[发明专利]一种正品冬虫夏草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82003.4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6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国锦琳;陈璐;彭成;万德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47 | 分类号: | G01N27/447;G01N1/28;G01N1/34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峡;张娟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正品 冬虫夏草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正品冬虫夏草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寄生在鳞翅目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体上的幼虫尸体及子座的复合体,具有补肾益肺、止血化痰之功效,与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补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久咳虚喘、阳痿遗精、劳嗽咯血、腰膝酸软等肺肾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冬虫夏草具有免疫调节、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保护肝肾功能、促进心脑血管循环、降低血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具有独特的疗效。
由于冬虫夏草作用明显,生长环境特殊、资源稀少,价格昂贵,市场上出现大量掺伪品、混淆品,常见的混淆品包括蛹虫草(又称北虫草)、凉山虫草、亚香椿虫草(又名古尼虫草)、金针虫草,常见的伪品主要由地蚕、石蚕、僵蚕、甘遂等。
然而,目前冬虫夏草的鉴定方法多以形状、大小、颜色等形状进行鉴别,跟鉴定人的经验技术有很大关系,难以准确鉴定。需要寻找一种简便、准确、可靠的鉴别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正品冬虫夏草的检测方法,还提供了冬虫夏草特有的10种蛋白质及其用途。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十种新的、正品冬虫夏草特有的蛋白质,它们的分子量和N端序列分别如下:
蛋白1:分子量为13.136KDa,N端序列为GAVLWVPSV;
蛋白2:分子量为11.749KDa,N端序列为DQEYTVF;
蛋白3:分子量为13.871KDa,N端序列为KRHEVVYPW;
蛋白4:分子量为22.535KDa,N端序列为YWSMNEK;
蛋白5:分子量为35.674KDa,N端序列为HRDQNPE;
蛋白6:分子量为34.061KDa,N端序列为CMTWYE;
蛋白7:分子量为36.931KDa,N端序列为LPWFRHY;
蛋白8:分子量为39.032KDa,N端序列为PVAGMSK;
蛋白9:分子量为96.178KDa,N端序列为CTWSPRV;
蛋白10:分子量为95.497KDa,N端序列为GAVLWVPSV。
本发明正品冬虫夏草的检测方法,它是检测待检样品中含有前述10种蛋白的任意一种或者任意多种的方法。
本发明正品冬虫夏草的检测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取待检样品,组织破碎,用中性缓冲液浸提,离心,得上清液;
(2)检测步骤(1)所得上清液含有分子量为13.136kDa、11.749kDa、 13.871kDa、22.535kDa、35.674kDa、34.061kDa、36.931kDa、39.032kDa、96.178kDa和/或95.497kDa的蛋白。
中性缓冲液,是指pH范围为6~8的缓冲液。
浸提,系指将药材中的可溶物转移到适宜溶剂中的过程。
优选地,步骤(1)所述组织破碎采用液氮研磨法,具体地,将待检样品置于冷研钵中,加入液氮迅速研磨成细粉。
优选地,步骤(1)所述中性缓冲液为磷酸盐缓冲液。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所述磷酸盐缓冲液的pH为7.3。
优选地,步骤(1)所述中性缓冲液加有抗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优选地,所述抗氧化剂为β-巯基乙醇;所述表面活性剂为Tween80。
其中,所述β-巯基乙醇的浓度为0.2%~1%(w/v);所述Tween80浓度为0.2%~1%(w/v)。优选地,Tween80浓度为0.5%(w/v);所述β-巯基乙醇的浓度为0.2%(w/v)。
优选地,步骤(1)所述浸提是研磨浸提。
优选地,步骤(1)所述浸提的时间是1~4h,优选为4h。
步骤(2)中,所述分子量为13.136KDa的蛋白质,其N端序列为GAVLWVPSV。
所述分子量为11.749KDa的蛋白质,其N端序列为DQEYTVF。
所述分子量为13.871KDa的蛋白质,其N端序列为KRHEVVYPW。
所述分子量为22.535KDa的蛋白质,其N端序列为YWSMNEK。
所述其分子量为35.674KDa的蛋白质,其N端序列为HRDQNPE。
所述分子量为34.061KDa的蛋白质,其N端序列为CMTWY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2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