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伸缩杯托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81428.3 | 申请日: | 2014-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9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阮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建军 |
主分类号: | A47G23/02 | 分类号: | A47G2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1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杯托,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伸缩杯托。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们出行可选择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在这个坐飞机、高铁日益盛行的时代,提高出行交通工具中的各类服务质量越发的到重视。例如为乘客就餐等提供的用餐桌的设计的合理性。如果设计的不合理,测不便于乘客用餐。在飞机飞行或高铁行驶的过程中,当乘客用餐时往往会配有茶水或饮料,不饮用时,通常会将盛有茶水或饮料的杯子放置在用餐桌上,一个不小心便容易侧翻,影响乘客的良好体验。
现有一种技术方案是在乘客的用餐桌上设置一圆形凹槽,用于放置杯子。此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大。另一种方案是在乘客的用餐桌上直接打孔,将杯子置于该孔中。此方法会影响用餐桌的外形设计,同时通用性差,如果开口小了,大杯子放不进去,一旦开口大了,小杯子又不适用。人们开始寻求另一种解决方案,几部影响其外观设计,又能加深其有效放置深度。
申请号为201310055931.7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披露了一种向上加深杯托的有效放置深度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放置深度的问题,但却占用了使用者的有效空间,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便。另一方面,该方案涉及的外观固定方式不适用于飞机、高铁中的用餐桌上,且其造型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伸缩杯托,加深杯托的深度,不占用使用者的有效空间,且更巩固牢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可伸缩杯托,包括用于放置杯子且可上下伸缩的杯托本体;用于将杯托本体固定在外部板体上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中心开孔,孔径与杯托本体相同,所述的固定件包含上固定板、下固定板以及位于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的套圈,所述杯托本体套于套圈内;所述的杯托本体上端开口边沿外翻后形成翻边;在套圈靠近上固定板的一端内壁设置有与翻边配合用于稳定杯托本体处于收缩位置的弹性件, 在套圈靠近下固定板的一端内壁设置有与翻边配合用于防止杯托本体向下脱离套圈的凸台。杯托本体可上下伸缩,有效增加放置深度,提高了放置杯子的稳定性,使得杯子不易倾倒,且普遍适用于用餐桌,也可用于有需要的商务办公桌。
优选的,所述的杯托本体的高度与所述套圈和下固定板所形成高度相同。杯托向下扩展有效放置深度,节约用户的有效使用空间,且不用时可收起,收起后的杯托厚度与所固定的桌面厚度相一致,如应用到飞机、高铁上时,此种设计将便于乘客的走动,不易发生碰撞。
优选的,所述的上固定板外沿远离外部板体的一侧设置有过渡圆弧,所述的下固定板外沿远离外部板体的一侧设置有过渡圆弧。过渡圆弧使得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刮伤,设计更合理、更人性化。
优选的,在套圈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有至少四个铆合孔,且铆合孔所在位置与所述弹性件所在位置不重叠,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设置有双重铆合孔,且内周铆合孔与所述套圈中的铆合孔重合,所述内周铆合孔用于固定杯托本体与固定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外周铆合孔用于与外部板体固定连接。用铆钉固定,使得杯托更巩固牢靠。
优选的,所述的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均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宽度与所述套圈的厚度相对应。环形凹槽的设计,使得杯托在安装过程中不易易位,安装更简便。
优选的,所述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外侧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杯托的外观不必受形式的影响,可配合桌子的外观,美观大方即可。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件中设置有弹簧,在所述弹性件靠近杯托本体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弹簧相连的顶珠,弹簧的另一端用一塞子封口,所述弹性件靠近杯托本体一端的开口处直径小于顶珠直径。顶珠与弹簧的配合方案简单易行。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件在靠近杯托本体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杯托本体相对位置的弹簧片。用弹簧片替代顶珠与弹簧的组合,结构更简单。
另外,各个零部件结构简单,不需要另外铸型。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实施的可伸缩杯托的侧面剖视图。
图2 为图1中B-B线剖视图。
图3 为图1中A向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可伸缩杯托示意图。
图5 为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 为图1 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建军,未经阮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814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