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误码去相关方法及装置、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9992.1 | 申请日: | 2014-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17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沈百林;陈雪;张治国;何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 |
代理公司: | 11332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误码去 相关 方法 装置 数据处理 系统 | ||
1.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设置于数据发送端,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误码去相关交织器、前向纠错FEC编码器和第一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器;其中,
所述第一误码去相关交织器,用于基于符号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误码去相关交织处理,其中,所述误码去相关交织处理包括:根据两个置换序列先后对所述输入的数据进行重排,所述置换序列包括从指定的映射表中动态抽取的至少一项置换序列组合成的新的置换序列,所述两个置换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映射表;
所述FEC编码器,用于对所述误码去相关交织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FEC编码;
所述第一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器,用于基于符号对所述FEC编码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处理,所述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处理与所述第一误码去相关交织器的误码去相关交织处理互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误码去相关交织器包括:第一伪随机置换器、第一矩阵交织器、第二伪随机置换器和第一动态映射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一伪随机置换器,用于根据第一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的控制对输入数据的顺序进行重排;
所述第一矩阵交织器,用于对第一伪随机置换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矩阵交织;
所述第二伪随机置换器,用于根据第一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的控制对矩阵交织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重排;
所述第一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置换映射表动态获取置换序列,并根据所述置换序列控制第一伪随机置换器进行数据重排,以及根据预设的第二置换映射表动态获取置换序列,并根据所述置换序列控制第二伪随机置换器进行数据重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器包括:第三伪随机置换器、第二矩阵交织器、第四伪随机置换器和第二动态映射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三伪随机置换器,用于根据第二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的控制对FEC编码后的数据的顺序进行重排;
所述第二矩阵交织器,用于对第三伪随机置换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矩阵交织;
所述第四伪随机置换器,用于根据第二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的控制对第二矩阵交织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重排;
所述第二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解置换映射表动态获取置换序列,并根据所述置换序列控制第三伪随机置换器进行数据重排,以及根据预设的第二解置换映射表动态获取置换序列,并根据所述置换序列控制第四伪随机置换器进行数据重排。
4.一种数据处理装置,设置于数据接收端,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二误码去相关交织器、FEC解码器和第二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器;其中,
所述第二误码去相关交织器,用于基于符号对接收的数据进行误码去相关交织处理,其中,所述误码去相关交织处理包括:根据两个置换序列先后对所述接收的数据进行重排,所述置换序列包括从指定的映射表中动态抽取的至少一项置换序列组合成的新的置换序列,所述两个置换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映射表;
所述FEC解码器,用于对所述误码去相关交织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FEC解码;
所述第二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器,用于基于符号对所述FEC解码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处理,所述误码去相关解交织处理与所述第二误码去相关交织器的误码去相关交织处理互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误码去相关交织器包括:第五伪随机置换器、第三矩阵交织器、第六伪随机置换器和第三动态映射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第五伪随机置换器,用于根据第三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的控制对接收的数据的顺序进行重排;
所述第三矩阵交织器,用于对第五伪随机置换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矩阵交织;
所述第六伪随机置换器,用于根据第三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的控制对第三矩阵交织器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重排;
所述第三动态映射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置换映射表动态获取置换序列,并根据所述置换序列控制第五伪随机置换器进行数据重排,以及根据预设的第四置换映射表动态获取置换序列,并根据所述置换序列控制第六伪随机置换器进行数据重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99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