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79504.7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8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詹承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承镇 |
主分类号: | H02N11/00 | 分类号: | 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2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新能源领域、环保集能机领域、制冷机领域、巨能量环保电池领域、巨永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火力集能发电机产生二氧化碳污染;铅蓄电池有铅污染;传统电池、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很小;化学能源不能连续循环地消耗-再生。珀耳帖热转电效应:电子流将进入N型半导体的空气红外线,催化成克服N型半导体电结构能阻力的附加电动势。永动机历史;热力学第一定律;兵器工业出版社、1992年8月等1版、日本东京电机大学编著、邸元春译《最新电工原理》;静电感应实验;特大能密红外线电池(申请号,201110283097.8);电容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2、大规模地集中(开采)和利用红外线能(第二类红外线能永动机。集能是机器类似人延年益寿的永动的前提。),实现国家的无碳发展宏伟目标。
发明思路: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类永动机):“可以从用各种方法创造的可控局限空间的人造低温热源,向常温热源、高温热源获取热能;并且将此热能转化成需要的能量形式(例如:电能);”红外线能如水一般,永远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开采和利用红外线能的工具系统,是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永动机。
我的重大发现:《最新电工原理》第545页~546~页;这个事实说明,带电体B产生的外静电场,将进入导体A中的空气红外线,催化成对抗带电体B外静电场的附加电动势。书中说,拿开带电体B后,导体A两端的电荷立即消失。这个事实说明,此时导体A中的电吸力致使新电能又变成了空气红外线。人们不知道用此方法集能发电。书中说,“可是,当产生静电感应时,用手去触摸一下导体A,再将带电体B拿开,导体A便带上了正电……导体A的负电荷便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说明导体A储存了由空气红外线转化成的新电能。可是日本东京电机大学和各国科学家,却没有发现这个实验中的,将空气红外线催化成电能的重大的(盲目)成功事实。
十万伏特静电感应,致使被感应人的全部头发竖直。证明十万伏特静电感应力的催化作用,致使空气红外线转化成头发中的电力,因为人体不会向头发提供电力。
发明思路:
催化剂(第三能量)的推动力和引导作用,领导和大大加快了化学变化进程;每个物体(包括空气层)都是天然储能器,因此必然存在从每个天然储能器中存取能量的方法。每个作为天然储能器的物体,都日夜不停地接收、幅射红外线能量。静能量是处于能量动态收支平衡的能量。阻止作为物体的机器幅射红外线能量,并且用超高压外静电力(第三静能量)将红外线能量催化成机器的电能,就发明了特大能密开关机。特大能密开关机,更是史无前例地利用了超高压静电力的催化作用!
技术方案:
我的试验依据
图3。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5、6由13.1伏电池1、电容器2、数字式万用表3、电容器4组成。
电容器4分别连接电池1负极、数字式万用表3负极;电容器2分别连接电池1正极、
数字式万用表3正极。
考虑到:1、电容器是由感应导体、电介质(绝缘体)、被感应导体组成的电器。2、电池绝对无法对2个串联电容器充电。3、静电感应是发明第二类永动机的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产生了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5。
2011年11月5日。准备过程,用数字式万用表测得电池1电压为13.1伏。将电容器2、电容器4中的电流放掉。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5建成后,进入试验过程。
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5:反反复复地将13.1伏电池1的正负极正接、反接电容器2、电容器4。电容器2下电极板-电容器4下电极板电压反复地变化为6.3伏、-19.9伏。
做了6次序试验后,电池1电压仍然是13.1伏。
对于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5试验结果的分析判断::电容器2、电容器4,束缚了电池1的电能,电池1无法释放电能。因此经6次试验后,电池1电压保持13.1伏不变。I-19.9伏I>I13.1伏I,充分证明电池1外静电场将空气红外线催化成-19.9伏电容器2下电极板-电容器4下电极板电压!
第二类永动机试验方案6:反反复复地将13.1伏电池1负极连接、不接电容器4。电容器2、电容器4连接电池1时为19.7伏;电容器4不接电池1时为0伏;电容器4再接电池1时为19.6伏;电容器4不接电池1时为0伏;电容器4再接电池1时为19.54伏……
做了6次试验后,电池1电压仍然是13.1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承镇,未经詹承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9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