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发动机窜气分离机油的发动机组件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78981.1 | 申请日: | 2014-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32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23 |
发明(设计)人: | T.A.斯皮克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王小京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分离 机油 组件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地涉及一种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其具有空气-机油分离器,或配置为发动机窜气中获取机油。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运行期间,燃烧气体可在汽缸和相应的活塞环中泄漏,并进入发动机曲轴箱。漏出的燃烧气体通常被称为窜气,且通常包括进气、未燃烧燃料、排气、油雾、和水蒸气。在曲轴箱通风和将窜气再循环至发动机的进气侧的尝试中,可使用曲轴箱强制通风(PCV)系统。
发明内容
发动机组件包括发动机和进气组件。发动机限定燃烧室和曲轴箱,且进气组件包括和燃烧室流体连通的进气歧管。发动机可设置有空气-机油分离器,且其可限定分离器体积、入口和出口,其中入口和出口中的每一个都和分离器体积成流体连通。
空气-机油分离器的入口可设置为和曲轴箱流体连通,而空气-机油分离器的出口可设置为和进气歧管成流体连通。类似地,空气-机油分离器还可包括排出部,其配置为允许分离出的机油返回至曲轴箱。在一种构造中,排出部可为重力供给的。
该空气-机油分离器包括邻接且围绕所述分离器体积的内表面。内表面限定多个凹陷部,其每一个被配置为保持对应体积的流体。多个凹陷部中的每一个都可被配置为阻止其相应体积的流体自由流动至排出部。以该方式,多个凹陷部保持跨空气-机油分离器的内表面的最少量平均表面湿度。此外,多个凹陷部中的每一个具有在1mm至10mm之间的平均直径。
该空气-机油分离器还可包括从内表面延伸进入分离器体积中的一个或多个挡板。每一个挡板可限定多个孔,该多个孔可辅助将气溶胶机油颗粒从流动的空气中分离出。
该发动机还可包括发动机缸体、汽缸盖、机油盘、和汽缸盖罩,且空气-机油分离器可布置在由汽缸盖和汽缸盖罩部分限定的体积中。
进气组件可包括和进气歧管连通的节气门。节气门可配置为选择性地控制进入进气歧管的空气流。此外,进气组件可包括和节气门流体连通、且位于其上游的空气清洁器。
以类似的方式,一种从发动机窜气中分离机油的方法可包括:将窜气从发动机的曲轴箱排出至空气-机油分离器;使得窜气通过由空气-机油分离器限定的分离器体积,该空气-机油分离器具有和分离器体积邻接且围绕其的内表面;和将窜气从分离器体积排出至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如上所述,空气-机油分离器的内表面可限定多个凹陷部,其每一个被配置为保持对应体积的流体。
当结合附图时,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势以及其他特征和优势从下文中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尽描述中是轻易地明显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和发动机组件运行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示例性局部截面视图。
图2是空气-机油分离器的示意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被用于表明各个视图中相似或相同的构件,图1示意地示出了发动机组件10,其包括发动机12和进气组件14两者。进气组件14可示例性地包括串联地布置的空气清洁器组件16、节气门18、和进气歧管20。节气门18可布置在空气清洁器组件16和进气歧管20之间,且可配置为选择地限制进入进气歧管20的空气流22。空气清洁器组件16可包括可定位在节气门18上游的管道和/或口、壳体。在一种构造中,空气清洁器组件16可示例性地包括具有用于在进气空气22进入进气歧管20之前从其中滤去空气携带的碎屑的足够的有孔性或其他的构造。
发动机12可包括发动机缸体30、汽缸盖32、机油盘34、和发动机汽缸盖罩36。发动机缸体30可限定多个汽缸孔38(示出了其中一个),其中每一个汽缸孔38都具有布置在其中的往复运动的活塞40。该多个汽缸孔38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布置,例如但不限于,V形发动机布置、直列发动机布置、和水平对置发动机布置,以及使用上方凸轮和缸体中凸轮的构造。
汽缸盖32和汽缸缸体30以及往复运动活塞40可协作以为每一个相应的汽缸孔38限定燃烧室42。此外,汽缸盖32可提供一个或多个进气通道44和排气通道46,该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与燃烧室42成选择性流体连通。进气通道44可用于将油气混合物传输从进气歧管20传输至燃烧室42。在油气混合物燃烧后(例如在被来自火花塞48的火花点燃时),排气通道46可将排气输送出燃烧室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89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程机械及其DPF再生系统
- 下一篇:一种温度传感器加工及检测用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