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化网络终端用户生物信息识别仪器及系统认证运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76904.2 | 申请日: | 2014-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99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杨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济忠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H04L9/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199 浙江省宁波市南部商务***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网络 终端 用户 生物 信息 识别 仪器 系统 认证 运行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基于人体指静脉生物信息智能感知、加密、传输、识别的网络用户身份安全验证的微型化客户端仪器与云端网络系统技术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从PC时代发展到移动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工作也越来越高效。但是互联网的用户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装有支付宝APP客户端软件的手机,一旦遗失或被盗取,个人信息及账户安全就成为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给用户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此外,不管是在网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从事各种商务或公务活动,不断的需要使用各种介质凭证(如各种会员卡、缴费卡、银行卡等)及明码(如英文或阿拉伯数字之类)可视密码信息,而人的记忆特性又往往会产生混肴和遗忘,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使用不便问题。不管是智能手机还是个人PC或平板电脑,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如何加设一个即方便携带又操作简单的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器,为用户在网路上实时提供真实用户信息凭证,保障用户在现有应用设备及网络环境中,系统可以智能安全的识别用户真实身份,已经成为广大网络用户的一种迫切安全需求。唯一可行的有效解决方法就是采用用户自身的活体生物信息,提供网络系统操作认证,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安全凭证信息。此外,需要实现操作仪器的微型化,具备系统应用的兼容性,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携带使用,保障用户在各种不同终端设备上,进行网络操作时免遭恶意或非法侵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有线和无线网络环境里,在用户身份信息的感知、识别、认证以及交易支付安全凭证应用领域所存在的系统性结构缺陷和安全技术保障不足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对人体指静脉生物信息的智能感知和动态加密识别安全保障技术,以及基于这种技术支撑的微型化用户身份安全识别认证仪器与云端系统技术交互运行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微型化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器,是在不改变用户现有网络终端设备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一种即插即用或者是即开即用方式,在有线和无线网络应用环境下,可兼容不同操作系统使用的便携式仪器。这种仪器主要是提供用户涉及个人网络账户和支付凭证管理的系统操作,以方便用户随身携带在不同的网络终端设备上使用。此外,仪器本身不能作为用户身份信息凭证使用,仅是作为连接智能终端设备并用于人体生物信息识别的一种微型网络系统客户端工具。
本发明所述的微型化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器,其主体技术结构由USB模块(包括数据线)、无线通讯模块(WIFI、蓝牙)、红外感知模块、供电控制模块、信息校验模块、信息存储模块组成。基于USB模块和无线模块(WIFI、蓝牙)的有线和无线通讯接口,可以广泛接入智能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终端设备,应用于网络系统终端的用户识别及支付验证安全操作管理,可代替用户原有的物理介质和明码信息凭证使用。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特点是微型化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器,采用半导体压力传感和红外传感技术智能感知人体并启动系统工作,通过红外技术采集指静脉生物信息时,系统只对具有生命体征状态下的用户正常启动工作,否则系统不会进行响应;同时用户的所有操作信息都会在系统数据库中留存下来,以达到用户所有操作行为都可以被追溯,以确保用户操作行为的真实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特点是可以接入现有的不同操作系统的网络客户端应用(包括Mac OS、IOS、Andriod、Symbian和windows操作系统),基于USB模块、无线通讯模块(WIFI、蓝牙)、红外感知模块、供电控制模块、信息校验模块、信息存储模块组成的硬件设备可以兼容不同应用软件,但不局限于上述操作系统。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特点是每一个微型化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器都具有唯一的标识码,在接入网络系统应用时,需要在接入终端设备(如智能手机、PC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终端设备)上安装相应的系统操作软件,进行系统通讯接口的对接匹配,读取仪器标识码后才能正常使用,系统会自动记录下该识别仪器标识码及其所接入使用的IP地址。
本发明所述的技术特点是微型化网络用户身份识别仪器,具备人体(静脉)生物信息感知、采集、加密、传输、存储、比对功能,同时可把用户生物信息加密数据通过接入的智能终端设备,上传至私有云端进行存储和比对,并且可与云端注册用户信息平台进行对接(用户数量不受限制),实现系统平台对用户的智能识别和信息安全验证操作管理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济忠,未经杨济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69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短语的可搜索对称加密方法
- 下一篇:限制批量请求服务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