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喀斯特山区轻度石漠化的治理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74114.0 申请日: 2014-03-03
公开(公告)号: CN103931372A 公开(公告)日: 2014-07-23
发明(设计)人: 熊康宁;陈永毕;魏鹏;陈浒;韦清章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师范大学
主分类号: A01G1/00 分类号: A01G1/00;A01B79/02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 11388 代理人: 王新发;常亚春
地址: 550001 ***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喀斯特 山区 轻度 石漠化 治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喀斯特山区轻度石漠化的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裸露、半裸露喀斯特地区分布面积达130万平方公里以上,占国土总面积的13.54%。以贵州高原为中心的中国南方喀斯特5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强烈的地区,喀斯特环境与生态问题在全国和世界均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特殊的环境与生态对自然条件、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多方面的效应:一方面,以溶蚀、侵蚀和崩塌作用为动力的地质历史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景观,在世界喀斯特中占有突显的地位,是高品位的世界自然遗产,迫切需要保护。另一方面,以人口超载,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为核心的人类历史演变加剧了脆弱生态环境的退化,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在世界喀斯特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迫切需要治理。

喀斯特地区是一个庞大的人地关系系统,系统内脆弱的生态系统在强烈的人内活动干扰下,形成了具有喀斯特地区独有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即石漠化。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丧失,地表在视觉上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的演变过程。石漠化的产生,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果,不是单纯的自然过程,而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经济紧相关,以人为活动为主导因素而引起的环境恶化、植被退化、水土流失、岩石逐渐裸露过程。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强度根据岩石的裸露率及植被及土被覆盖率可以划分为六个等级,分别为无石漠化、潜在石漠化、轻度石漠化、中度石漠化、强度石漠化和极强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指的是岩石裸露率在31-50%之间,植被或土被覆盖率在50-69%之间的喀斯特山区。

轻度石漠化区采取治理为主、加强预防的生态战略,主要通过提高人口素质、盘活人力资本存量、开拓多种经营的劳务市场;走资源节约型、生态型等“三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节水型混农林业模式为切入点,以产业化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手段,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为条件,改变高消耗资源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喀斯特脆弱生态区生态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结合环境特点实施以改土、配水、节水、配肥为主的耕地土地改造、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水利水保工程等,大力推行包括立体农林复合型、果药为主的林业先导型、林牧结合型、牧农结合型、节水型混农林业复合型等生态农业和草地畜牧业模式,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现有技术中还未有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轻度石漠化的综合治理方法,本发明即是针对该种区域的石漠化治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喀斯特山区轻度石漠化区域的治理方法,该方法是专门针对喀斯特山区轻度石漠化区域的综合治理方法,通过该方法治理,喀斯特山区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岩石裸露被遏制,该区域的人类社会和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1)在同一耕地单位上,进行空间配置和结构搭配,采用“经果林+农作物”种植结合,建立林粮复合生态类型;

2)灌木林地和未利用地以种植水保林为主,选择女贞、柏木、刺槐树种点播,并利用空闲土地种植黑麦草,其它林地根据土地空闲程度,选择核桃、冬桃、黑麦草进行栽植,建立林草复合生态类型;

3)对植被结构优化配置,采用“经果林+玉米+牧草”作物配置方式,对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发展经果林业和畜牧业,部分石旮旯地或农户自留空闲地面积,发展“经果林+蔬菜+牧草” 庭园兼营型模式,补充完善区域经济结构;

4)通过土地梯化技术,修建石埂坡改梯,配套田间生产便道建设,遏制水土流失进一步发展,利用核桃、辣椒、黑麦草建设生物坡改梯。既减少水土流失,又增加经济收益,改进土地耕作方式,推广少耕、免耕,作物轮作,科学施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达到土壤改良目的。

5)通过集雨坪、截水沟、沉沙池、输水管道、小水窖、小水池配套建设,建立坡面集雨系统;采用屋顶集雨技术,由屋顶集雨坪、输水管道、过滤池及水窖组成,即利用混凝土建设屋面集雨坪,并在屋下建水窖,再用管道将水窖内水输送入屋内,构建简易自来水供人畜饮用。

6 )开发地下暗河,建设地下暗河提灌站,采用“总调节蓄水池→输水管道→次一级调节水池→输水管道→蓄水池”使水资源合理调配,采用土壤保墒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方式。

本发明的突出特点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师范大学,未经贵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741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