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475.6 | 申请日: | 2014-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冰;周雪飞;褚华强;杨海真;刘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装配 动力 应急 供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不耗燃料和电力,可成套组装,携带方便,出水水质优良,能够供人安全饮用,属于饮用水处理领域应急供水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气候恶化,自然灾难如洪涝,泥石流,地震等频繁突发,我国地表水水质污染严重,地表原水中砂石等悬浮颗粒物、细菌病毒、消毒副产物等污染物含量骤增,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饮用,甚至导致各种传染疾病的暴发流行。常规处理工艺如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和消毒在短时间内便能满足去除主要污染物的要求,达到饮用水标准,保证应急供水。
针对我国大部分原水受污染的情况,我们提供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综合各种常规处理工艺,手动加压即可完成快速过滤砂石等悬浮颗粒物并对地表原水进行消毒处理的全过程,出水水质优良,感官性状良好,未检测到大肠杆菌群,菌落总数<100 CPU/mL,余氯≤0.5 mg/L,氯化物<50 mg/L,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整套装置采用轻质材料,可折叠装箱,便于携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应用于自然灾害如洪涝、泥石流、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供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
本发明提出的快速装配的无动力应急供水装置,由水箱1、手动隔膜泵3、过滤罐4和水袋5组成,其中:
所述水箱1由内设置第二水袋20,水箱框架7的顶部一侧设有封口拉链6,水箱1下部一侧设有第一进水口9和第一出水口8,框架外侧设置第三水袋21;
所述过滤罐4由盖帽10、炭芯11、外壳12、第二进水口13、尾帽14和第二出水口15组成,炭芯11插入外壳12内,外壳12顶部设有盖帽10,底部设有尾帽14,尾帽14底部设置第二出水口15;外壳12中上部设有第二进水口13;
所述水箱1的第一出水口依次通过管道、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地表原水2,水箱1的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过滤罐4的第二进水口;过滤罐4底部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水袋5;所述手压隔膜泵3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连接的管路上,另一端通过管道接于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连接的管路上;使用时,首先开启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通过手压隔膜泵3将地表原水2注入水箱1直至指定水位,投加消毒剂;然后关闭第二阀门,开启第一阀门,再通过手压隔膜泵3实现水箱1内水的自循环;接着关闭第三阀门,开启第四阀门,在过滤罐4中对消毒后的水进行连续过滤和连续出水,出水用第一水袋5来接水,即完成一次应急供水。
本发明中,采用手动隔膜泵2加压实现对地表原水3中有机物、悬浮物颗粒物、细菌病毒和消毒副产物的深度去除。
本发明中,水箱1主要用于对地表原水进行蓄水和消毒。水箱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制,可以同时运行多个水箱,以便接纳更多水容量。水箱由内、外侧和框架组成,内、外侧均是聚四氟乙烯制成的袋子,内侧第二水袋可固定也可更换,延长水箱使用年限。水箱框架全由交联聚乙烯发泡材料构成。本发明选择采用投加次氯酸钙消毒粉消毒30分钟。同时保证水箱内水自循环至少15分钟,缩短原水消毒的等待时间,防止形成死水。
本发明中,地表原水2提供受污染的水源。自然灾害如洪涝、泥石流、地震等紧急情况下受污染的河流、湖泊或是池塘均可以作为目标水源。
本发明中,手动隔膜泵3也可采用消防泵,最大的特点是不耗燃料和电力,单人手压操作即可将地表原水注入水箱直至指定位置,出水量大,压力高,为后续过滤装置提供足够压头。
本发明中,过滤罐内置碳芯,可选择2.5英寸×10英寸固体活性炭水过滤滤芯,批量生产价格便宜,大约15元/个,使用寿命在6-10个月,容易更换。过滤罐采用支架支撑。过滤罐不仅能消除异味,而且还能很理想地过滤去除消毒副产物如余氯,氯胺等化学残留物、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物。过滤罐是加压密封的,从而满足较高压力的过滤和一定的流量,保证整套装置的处理能力。
本发明中,第一水袋,最终出水由聚氯乙烯材质水袋收集,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材质瓶装收集,便于运输,应急饮用。
本发明工作原理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4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高炉主铁沟浇注料
- 下一篇:一种基于Linux的触摸屏校准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