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SCR尾气后处理装置用尿素还原剂品质快速评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196.X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0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米新艳;张克金;曹婷婷;崔龙;吴碧磊;王冬泉;王义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29 | 分类号: | G01N21/29;G01N27/06;G01N21/41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scr 尾气 处理 装置 尿素 还原剂 品质 快速 评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CR尾气后处理装置用尿素还原剂品质快速评定方法,特别是一种现场快速评定SCR尾气后处理装置用尿素还原剂品质的方法,应用于汽车尾气SCR后处理行业。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政府国四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尤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发布,特别提出了强化移动污染源防治。
目前为应对国四排放法规的实施,国内重型柴油车大部分采用的SCR技术。究其原因,主要是SCR具有很多优点,例如,可以在排气温度250~550ºC的范围内具有50~85%的NOx去除效率,并能有效降低PM的排放水平;SCR能轻松满足欧4和欧5水平,也具有达到欧6水平的潜力;目前达到欧4采用的SCR技术,发动机的燃油耗可降低3~6%;SCR催化剂不含有贵金属,比成本相对较低;SCR对车用燃油的质量,特别是硫含量不敏感,这一点非常适合国内油品质量不高的状况。
在中国推广应用车载SCR后处理技术,必须解决好尿素还原剂品质问题。目前基于国四的全面推行,激发了车用尿素需求的迅速增长。同时由于SCR用液体尿素还原剂原材料易得,生产工艺比较简单,产品附加值低,不适宜大型厂商长距离运输供应,因此在利益的驱动下市场必然会有大批的伪、劣产品混迹到市场上,而品质不好的尿素还原剂会给车辆带来严重的问题,比如杂质元素含量的超标会带来喷嘴堵塞、催化剂中毒、尿素泵腐蚀问题,其中后处理器故障中40%和尿素还原剂的质量相关。如果尿素还原剂中的尿素含量偏低则会造成尾气中NOx排放超标,反馈到控制器会出现限扭抛锚的严重行车问题。因此,在国内已经开始全面推行国四排放标准,全国范围内的相关商用车生产厂所下设的各个服务站、4S店以及石油行业的加油站是尿素还原剂库存周和物流集散的中心,尿素还原剂供应市场还比较混乱的情况下,为了维护用户的行车安全,很有必要推出一种操作简便、结果反馈迅速直观的尿素还原剂质量速测法,应用于上述几处典型的尿素还原剂储运地,实现对尿素还原剂质量的快速检验。
经过专利检索,涉及尿素品质快速测定的方法未见专利公开或授权。仅有CN101776559A《尿素水溶液浓度的检测方法》专利是根据温度和此温度下尿素溶液的密度指标判断车用尿素水溶液的浓度。其作为尿素浓度检测的一种方法,与本专利中的采用折光原理测量尿素浓度不具有冲突性,只是一种指标的两种测量方法,与本专利综合快速评定尿素还原剂品质目标不一致。
目前车载SCR尾气后处理装置用尿素还原剂的质量评定主要靠现场采样送检,在实验室中进行全面的理化性能检测后,确认品质合格。该种检测方法优点是测试项目较多,能全面反应产品质量,适用于大批次样品的质量控制。但由于其设备复杂、操作专业化、运输、送检以及检测周期长,从试验成本和反馈速度上均不适用于终端用户对现场加注尿素还原剂的质量评价,尤其对用户迅速掌握市场上几个、甚至十几个所供选择加注的大、小厂家的生产的尿素还原剂样品不具有可操作性。SCR尾气后处理装置用尿素还原剂本身原材料廉价易得,因此,质量风险主要定位在尿素还原剂产品尿素浓度不足、尿素原材料使用劣质尿素(相比优质合格尿素,杂质元素含量高)、采用普通自来水而非国家试验室标准用水、沿海地区采用含盐量高的海水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SCR尾气后处理装置用尿素还原剂品质快速评定方法,其通过目测尿素还原剂外观状态、测定尿素还原剂电导率和测定尿素还原剂浓度来综合评定尿素还原剂品质;可以快速、准确地判定,并且操作简易、结果直观、成本低廉,适应迫切市场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SCR尾气后处理装置用尿素还原剂品质快速评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检测步骤如下:
第一步目测方法:筛选澄清、无色、透明、无肉眼可见漂浮、悬浮杂质的尿素还原剂产品;如不符合上述外观要求,可现场评定为杂质含量超标,如果尿素还原剂的此项测定不合格,购买者和使用者可拒绝加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1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