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少邻频干扰的方法及中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69032.7 | 申请日: | 2014-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83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炯;陈卫民;李铮铮;王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4 | 分类号: | H04B1/44;H04B1/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发射机 接收机 邻频干扰 自干扰信号 回程链路 接入链路 模数转换 发射 安装距离 减少信号 射频前端 收发天线 相邻频带 信号处理 信号接收 中继设备 配置的 对消 天线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邻频干扰的方法,包括:接收机从发射机的射频前端获取第一模拟信号,其中,第一模拟信号为发射机向外发射的信号,发射机向外发射的信号在接收机的天线处形成自干扰信号;将第一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获得第一数字信号;接收机接收第二模拟信号,第二模拟信号包含有用信号与自干扰信号;将第二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获得第二数字信号;将第二数字信号与第一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对消,获得第二数字信号中的有用数字信号。本发明通过信号处理的方式减少信号发射对信号接收的邻频干扰,无需增大收发天线之间的安装距离,而且可以将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配置成相邻频带,提高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配置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邻频干扰的方法及中继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无线中继(relay)技术主要用于热点覆盖、小区扩展、应急、车载场景以及提高小区覆盖。如图1所示,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无线中继设备101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用于与宏站通信,宏站为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102,该部分称为R-UE104,另一部分用于与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103通信,该另一部分称为R-eNB105。eNB和中继设备之间接口为回程链路,中继设备和UE之间接口为接入链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求为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配置频点。但是,当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配置相邻频带时,会造成中继收发的邻频干扰。
如图2所示,可用的频谱资源为60MHz,以20MHz为一个频段,将该可用频谱资源划分为3个频段,依次为f1、f2、f3。如图1所示,回程链路使用频段fb,接入链路使用频段fa,当频段fb为f1,频段fa为f2时,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邻频频带,R-UE天线和R-eNB天线之间将会造成邻频干扰。例如,当R-UE104接收eNB102发射的下行数据时,R-UE104将受到R-eNB105向UE103发射信号的干扰,导致R-UE104无法正常接收eNB102发射的信号。
邻频干扰主要包含杂散干扰(spurious interference)和阻塞干扰(blockinginterference)两种类型。杂散干扰是指干扰源在被干扰接收机工作频段内产生的加性干扰,包括干扰源的带外功率泄漏、发射互调产物以及发射的底噪等,其能够使被干扰接收机的信噪比恶化。阻塞干扰是指被干扰接收机工作频段外的强干扰信号,其会引起接收机饱和,导致增益下降,也会与本振信号混频后产生落在中频的干扰,还会由于接收机的带外抑制度有限而直接造成干扰。接收机通常工作在线性区,当有一个强干扰信号进入接收机时,接收机将工作在非线性状态下,甚至导致接收机饱和。
为了避免R-UE和R-eNB之间收发天线的干扰,一般要求接收机Rx和发射机Tx之间具有一定的隔离度。例如,当频段fa与频段fb之间的保护间隔为0MHz时,要求Rx和Tx之间隔离度111dB;当频段fa与频段fb之间的保护间隔为5MHz时,要求Rx和Tx之间隔离度103dB,此时,如果频段fa占用图2中的频段f1,则保护间隔将占用频段f2的5MHz带宽,频段fb只能占用频段f2的部分带宽;当频段fa与频段fb之间的保护间隔为20MHz,要求Rx和Tx之间隔离度为84dB,此时,频段fa可以占用图2中的频段f1,保护间隔占用频段f2,频段fb占用频段f3。
为了满足收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要求,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具体可以参照表1。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9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