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高效制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64697.9 | 申请日: | 2014-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8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魏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郎溪县鑫荣茶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08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42100 安徽省宣***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效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茶制茶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高效制茶工艺。
背景技术:
茶之为用,最早从咀嚼茶树的鲜叶开始,发展到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现代的煮菜汤。如云南基诺族至今仍有吃“凉拌茶”习俗,鲜叶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许黄果叶,大蒜,辣椒和盐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匀;茶作羹饮,有《晋书》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习惯。
三国时,魏朝已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采来的叶子先做成饼,晒干或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制茶工艺。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新型高效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①鲜叶回厂后,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以7—1O厘米为宜,摊放时间6—12小时,中间适当翻叶。
②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70%时,通过输送带将新茶输送至杀青机内,温度控制在180~200℃,杀青时间为4~5min。
③杀青后的茶叶经过风送装置送至揉捻机内揉捻,茶叶含水量65﹪为宜,适于整形;
④将锅炒的茶叶,堆积盖布闷黄。
⑤发酵:发酵温度40℃~15℃。发酵初期氧化速度大,要充分供氧,室内宜通风良好。
⑥干燥:含水量5﹪左右,干燥温度80℃~130℃左右。
所述的步骤⑤中提到的发酵,发酵温度初期32℃~40℃。后期15℃~18℃。
所述的步骤⑥干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蒸发水分,制止促霉作用,失水快,含水量60﹪左右降至47﹪左右,利于除去异杂气味,提高温度,增加通风量;第二阶段:整形(揉捻),含水量降至18﹪左右;第三阶段:足干,含水量5﹪左右,干燥温度80℃~130℃左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简化了以往复杂的工艺,工艺简单,效果好,速度快,提高制茶的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新型高效制茶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①鲜叶回厂后,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以7—1O厘米为宜,摊放时间6—12小时,中间适当翻叶。
②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70%时,通过输送带将新茶输送至杀青机内,温度控制在180~200℃,杀青时间为4~5min。
③杀青后的茶叶经过风送装置送至揉捻机内揉捻,茶叶含水量65﹪为宜,适于整形;
④将锅炒的茶叶,堆积盖布闷黄。
⑤发酵:发酵温度40℃~15℃。发酵初期氧化速度大,要充分供氧,室内宜通风良好。
⑥干燥:含水量5﹪左右,干燥温度80℃~130℃左右。
所述的步骤⑤中提到的发酵,发酵温度初期32℃~40℃。后期15℃~18℃。
所述的步骤⑥干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蒸发水分,制止促霉作用,失水快,含水量60﹪左右降至47﹪左右,利于除去异杂气味,提高温度,增加通风量;第二阶段:整形(揉捻),含水量降至18﹪左右;第三阶段:足干,含水量5﹪左右,干燥温度80℃~130℃左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郎溪县鑫荣茶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郎溪县鑫荣茶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646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圆管型装订仪的引导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颈部内镜手术建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