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初期雨水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9679.1 | 申请日: | 2014-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66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周超;何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B3/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初期 雨水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回用技术,具体地指一种初期雨水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大气污染及地面污染的增多,雨水径流污染愈加严重,尤其是污染物较多的初期雨水(简称初雨),据调查,有些地区的初雨的污染物指标最高值以远远高于典型城市生活污水,因此对于初雨进行收集处理是十分必要的,这需要将初雨从雨水中分离出来。
在分离初雨这个过程中,如果初雨分离不充分,就会对自然水体产生污染,如果截流初雨过多,就会造成雨水调蓄池有限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应用,另外对污水厂处理量要求也很高。目前的初雨分离技术均基于模糊的粗放计量,且目前对初雨的定义多根据经验从时间角度考虑,在相关报道中,将初雨定义为前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的都有,由于初雨是从环境和水质角度来讲的,影响环境和水质的因素众多,单独以一个固定的时间来确定初雨范围的办法是不合适的。因此,如何确定初雨范围,进而对初雨进行精确截流分离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初期雨水分离方法,该方法对初雨进行精确计量,从而实现对初雨的精确截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初期雨水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定义初雨:从降雨形成地面径流开始,前Xmm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量;
2)计算初雨时长T:降雨后,当降雨产生地面径流时,开始在截流井外的收水区收集降雨,并同时开始计时,当地面径流深度达到Xmm时,停止计时,此段时间为t1;所述收水区的最远端距最近雨水口的径流时间为t2,则T=t1+t2;
3)截流初雨:在所述截流井内将从产生地面径流时开始至初雨时长T结束这段时间内的地面径流截流,分离出来。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截流井内旱流水位为H1,当截流井内的水位超过旱流水位H1时,此时开始在收水区收集降雨,并同时开始计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在收水区用雨量杯收集降雨,所述雨量杯上设排放口,开始计时时,关闭所述排放口开始收集降雨,初雨时长T结束时,开启所述排放口,雨量杯内雨水排出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X为11~14,t2为4~6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X为12.5。
更进一步地,所述截流井内的旱流水位H1取一年中旱流期对应的水位最大值。
根据漂洗原理,将地面上的污染物带走的比例和地面径流量基本上成一定比例,因此本发明从地面径流量的角度来界定初雨范围,根据地区环境因素及排水水质标准预先确定待分离初雨所对应的径流深度Xmm,降雨时,在形成此径流深度Xmm的时段内,即:从产生地面径流时开始到初雨时长T结束这段时间内对产生的地面径流进行截流收集,从而将污染严重的初雨从雨水中分离出来;本发明对初雨进行了精确计量,从而实现了初雨的精确截流,解决了一直以来初雨存在的难以计量问题,避免了初雨对自然水体的污染,也缓解了雨水调蓄池及污水处理厂的压力;本发明为雨水回收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工艺基础,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一种初期雨水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定义初雨:从降雨形成地面径流前Xmm降雨产生的地面径流量,X取值根据地区环境因素及排水水质标准预先设定,优选为11~14。
2)计算初雨时长T:设置截流井,截流井内旱流水位为H1(H1为截留井内的污水水位,可用液位传感器获取信号,如果该旱流水位有波动,可取一年中旱流期对应的水位最大值),降雨后,当截流井内的水位超过旱流水位H1时,开始在收水区控制雨量杯收集降雨,并同时开始计时(还没有产生地面径流的降雨不计入初雨,截流井内的水位超过旱流水位H1时即为初雨产生地面径流时刻,而且此时收水面积区域最近一点已经产生径流至截留井,初雨计时周期开始),当雨量杯内雨水高度达到Xmm时,停止计时,此段时间为t1;所述收水区的最远端距所述最近雨水口的径流时间为t2,t2优选4~6秒,则T=t1+t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96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