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色温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58555.1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7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渤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5/02 | 分类号: | G09G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10008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色温 调整 方法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色温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子设备的性能及外观得到了大力提升,其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以其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娱乐性强等优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已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随身携带、必不可少的电子设备。用户利用电子设备可以做的事也越来越多,如: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看电影,玩游戏,视频通信等。
目前,由于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性的增加,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对于显示器的各项指标也愈加重视。例如,用户在观看电子设备显示屏的过程中,显示屏不同的色温值会带给用户不同的感观效果,当显示器色温值小于3300K时,显示的画面将会偏红,偏暖,而当色温大于5000K后,显示器的色温偏蓝、偏冷,并且,在不同场景观察同一显示器时,用户也可能会因为环境的不同产生对显示画面的不适应,因此,人们更加重视对显示器色温的调整,以适应各种场合的观看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调节软件来对显示器的色温进行调整,以使电子设备能够在多种场景中以较合适的色温满足用户的观看效果,但是,目前能够用于调节电子设备显示器色温的软件大都是需要用户手动进行调节的,不同的用户可能具有不同的观看需求,在用户发生更换时,为了适应观看,新的用户可能还需要重新对显示器的色温进行调节,因此调节过程较繁琐。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对显示屏的色温的调节方式不够灵活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色温调整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显示屏的色温的调节方式不够灵活的技术问题,增强了电子设备的显示屏的色温的调节方式的灵活性,提高了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
一种色温调整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单元和采集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的当前色温值为第一色温值,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采集单元采集当前的场景信息;
根据场景信息与预设色温值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的场景信息对应的预设色温值范围;
判断所述第一色温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
当所述第一色温值未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显示单元的色温值由所述第一色温值调整为第二色温值;其中,所述第二色温值位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
较佳的,所述场景信息为用户的情绪信息或当前的环境信息。
较佳的,当所述第一色温值未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显示单元的色温值由所述第一色温值调整为第二色温值,具体包括:
当所述第一色温值未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时,获得所述第一色温值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的最大差值和最小差值;
根据所述最大差值和所述最小差值确定一调整色温值;
根据所述调整色温值,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显示单元的色温值由所述第一色温值调整为所述第二色温值。
较佳的,当所述第一色温值未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显示单元的色温值由所述第一色温值调整为第二色温值,具体为:
在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确定所述第二色温值;
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所述显示单元的色温值由所述第一色温值调整为所述第二色温值。
较佳的,在判断所述第一色温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色温值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显示单元继续保持所述第一色温值。
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显示单元和采集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的当前色温值为第一色温值,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操作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采集单元采集当前的场景信息;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场景信息与预设色温值范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当前的场景信息对应的预设色温值范围;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色温值是否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色温值未处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按照预设规则将所述显示单元的色温值由所述第一色温值调整为第二色温值;其中,所述第二色温值位于所述预设色温值范围内。
较佳的,所述场景信息为用户的情绪信息或当前的环境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85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篡改熔丝设计
- 下一篇: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