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空速系统迟滞时间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8015.3 | 申请日: | 2014-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2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宋歌;叶军晖;张琛;赵春玲;严林芳;张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兰英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空速 系统 迟滞 时间 测量 装置 | ||
1.一种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包括:
数据输入模块;
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数据输入模块输出端的压力源,所述压力源根据输入所述数据输入模块中的数据形成预定的压力;
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源的输出端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于所述压力传输系统的输入端,所述压力传输系统包括压力管路;以及
输入端用于连接于所述压力传输系统的输出端和第一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的延迟时间采集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压力传输系统的输入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所述压力传输系统的输出端输出压力传输系统的输出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所述数据输入模块、所述压力源、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输系统和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被激通以形成压力传输系统测试通路(20);
在压力传输系统测试通路(20)中,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压力传输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并且比较压力传输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从而得到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传输系统为飞机的被测空速系统,所述数据输入模块为飞行数据输入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测空速系统包括被测飞机压力探头和被测大气计算机,所述压力管路包括被测压力管路,所述大气计算机输出所述压力传输系统的输出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连接在所述被测大气计算机与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之间的ARINC总线采集模块,用于对所述大气数据计算机的输出数据进行采集解码。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压力源输出端的气室;
输入端连接于所述气室输出端的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于压力管路的输入端和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的输入端;
输入端用于连接于所述压力管路的输出端的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用于连接于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的输入端;
所述气室的容积大于所述压力管路的内容积,并能够向压力管路输出预设的阶跃压力;
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压力管路的输入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3)检测所述压力管路的输出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
所述数据输入模块、所述压力源、所述气室、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管路,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被激通以形成压力管路测试通路(30);
在压力管路测试通路(30)中,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采集所述压力管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并且比较所述输入端和输出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从而得到压力管路的迟滞时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室和第二压力传感器之间有一个可控制的阀门,用于隔离气室和压力管路之间的气体连通,通过控制压力源使闭合的阀门两边达到所需阶跃压力差,阀门打开后在压力管路的输入端形成具有所需阶跃压力差的阶跃压力。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室的容积大于或等于100倍的所述压力管路内容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输出在压力管路的输出端的压力-时间曲线表中在阶跃压力压差的63.2%处的迟滞时间为所述压力管路的迟滞系数。
9.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测量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迟时间采集模块输出所述压力传输系统的迟滞时间的五分之一的数值为所述压力管路的迟滞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80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光纤传感网的智能隧道监测和报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精高速冷热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