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杀灭蚜虫和红蜘蛛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4908.0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49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霍清;杨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65/26 | 分类号: | A01N65/26;A01N25/04;A01P7/02;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秀青;熊国裕 |
地址: | 10002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杀灭 蚜虫 红蜘蛛 乳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杀灭蚜虫和红蜘蛛的乳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天然植物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面临四大难题,即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有1500多种,特别严重的有几十种。迄今为止,化学防治仍然是我国有害生物治理中最主要的手段和措施。其中95%以上使用的是化学农药,生物农药所占比例仅为2%~3%,乳剂更是寥寥无几。农药一方面在杀灭、抑制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稳产高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由于不合理的使用从而通过各种途径危害到环境的安全,进而损害人体健康。我国高毒、剧毒农药品种居多,对环境已经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农药在食用农产品中残留量大范围超出国家相应的标准,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已经对百姓的身心健康和农产品出口贸易构成了严重的侵害和影响。
生物源类农药中的植物源、微生物源农药所占比例相对大一些,是新农药创制的重要先导源。多年来通过对植物资源的开发研究,发现可成为农药的植物种类很多,主要集中在楝科、菊科、豆科、卫矛科、大戟科等30多科。主要涉及的活性物质为:①糖苷类(如皂荚素糖苷元、巴豆糖苷、番茄素);②酚类和醌类(如棉子酚、核桃叶醌和紫穗槐素);③生物碱类(如烟碱、雷公藤碱);④萜类(如蒎烯、活乐木常、川楝素和印楝素);⑤甾类(如百日青甾酮和牛膝甾酮)。因此,制备防治虫害效果好、无环境污染、无残留的生物农药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对于杀虫乳剂做了大量研究。缪康、束兆林等人研究用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2%、毒死蜱24.8%,复配剂在小麦生产中控制小麦蚜虫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田间试验表明: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防治小麦蚜虫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优点。药后1~3d,25%甲维·毒死蜱水乳剂不同剂量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为93.48%~100%(江苏农业科学,2010,6:199-200)。覃桂聪、岑柳君等人采用4%多杀宝水乳剂添加0.5%-3%新增效剂对蔬菜菜青虫和蚜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4h,蚜虫的虫口减退率提高了2.27%(广西农业科学,2007,3:167-168)。程洪森等人研究不同杀螨剂对切花月季红蜘蛛的防治试验,发现克螨特1500倍稀释液是一种防治红蜘蛛的理想药剂(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536-10537)。孙梅梅、柴伟纲等人研究8种植物提取物对红蜘蛛的控制作用,室内活性试验结果显示:大蒜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驱避作用较好,药后1d驱避率达88.21%;茶籽饼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毒杀作用较好,药后3d死亡率可达90.07%。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大蒜和茶籽饼2种提取物对红蜘蛛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其持效性较差(宁波农业科技,2011,2:13-15)。赵伯涛等人开展苦参总生物碱提取工艺优化及杀蚜虫活性研究,通过苦参提取物对蚜虫的杀虫活性测定试验表明,对苦参提取液进行不同处理以及用不同提取溶剂其杀虫活性差异显著;以氯仿为提取溶剂,所得苦参总生物碱含量最高,其杀虫活性最高;以乙醇为提取溶剂,氯仿萃取物与浓缩液相比,在相同浓度总生物碱时氯仿萃取物对蚜虫杀虫活性较高,可能是乙醇浓缩液中所含杂质较多,对总生物碱杀虫活性造成干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8,27(1):43-4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联合大学,未经北京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49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