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3510.5 | 申请日: | 2014-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6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森幸治;藤井雄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9/04 | 分类号: | H01H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用于防止水从外部浸入的防水结构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上配备有用于进行窗户的开闭控制的动力车窗开关。通常,动力车窗开关具备:用手操作的操作钮;将该操作钮支承成能够摆动的壳体;以及收纳于该壳体的内部的电路基板。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在上壳体的上侧设有操作部,上壳体的下侧是开放的。下壳体以封闭上壳体的下侧的方式与上壳体配合。在电路基板上设有根据操作钮的操作而切换的触点部、和构成电路的电子部件等。
对于这样的动力车窗开关,存在这样的情况:从敞开的窗户进入的雨水或洒出的饮料等(下面,将它们统称为“水”)浸入到壳体内。而且,浸入到壳体内的水附着在电路基板上,导致电路的短路或触点部的腐蚀等,成为开关的错误动作的原因。特别是,当在壳体的上表面设有将操作钮支承成能够摆动的中空的筒部的情况下,存在这样的问题:从上方落下的水通过操作钮和筒部之间而从筒部的上部开口浸入到壳体内。
对于支承操作钮的中空的筒部设置在壳体上表面的开关装置,在专利文献1和2中记载有用于防止由因浸入的水而导致的电路短路和触点腐蚀等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的开关装置中,在锡焊有部件的端子的电路基板上,以包围该锡焊部分的方式重叠橡胶触点部件,并将该橡胶触点部件夹在电路基板和开关体之间,由此实施防水对策。
在专利文献2的开关装置中,在与操作钮的内侧面对置的筒部的外侧面、或与筒部的外侧面对置的操作钮的内侧面设有阻止水的浸入的突起。并且,作为其它手段,在与操作钮的内侧面对置的筒部的外侧面沿上下方向设置有阻止水的浸入的多个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86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21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对于支承操作钮的中空的筒部设置在壳体上表面的开关装置,特别要解决下述课题:水从操作钮的后方通过钮和筒部之间而浸入。
本发明为一种开关装置,其具备:上壳体;中空的筒部,其设置在该上壳体的上表面并在上下方向开口;操作钮,其以覆盖该筒部的上部开口的方式能够摆动地支承于该筒部;以及下壳体,其与上壳体配合,其中,筒部具有夹着上部开口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前方侧壁和后方侧壁,在后方侧壁的上端部形成有沿该侧壁延伸的排水槽。而且,该排水槽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是开放的。
根据上述这样的结构,即使从上方落下的水从操作钮的后方进入操作钮和筒部之间,该水也会在流入排水槽之后从排水槽的一端或两端向侧方排出。由此,能够阻止水通过操作钮和筒部之间从筒部的上部开口浸入到开关装置的内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后方侧壁的上端部与操作钮的后端部对置,排水槽被操作钮的后端部覆盖。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操作钮的后端部形成有与后方侧壁的排水槽对置的凹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后方侧壁的上端部夹着排水槽形成有第1壁部和第2壁部,在操作钮的后端部夹着凹部形成有与第1壁部对置的第3壁部以及与第2壁部对置的第4壁部。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不操作操作钮时,第1壁部的末端与第3壁部的末端接触,或者第2壁部的末端与第4壁部的末端接触。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在不操作操作钮时,第1壁部的末端与第3壁部的末端接触,而且第2壁部的末端与第4壁部的末端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能够阻止水从操作钮的后方通过钮和筒部之间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开关装置的组装图。
图3是从背侧观察图2的开关装置的图。
图4是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5是图1的开关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开关装置的仰视图。
图7是图1的开关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5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9是图8中的E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筒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11是从其它方向观察到的筒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操作钮的立体图。
图13是操作钮的后方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上壳体;
9:下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未经欧姆龙汽车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3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挂式水下推流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杀菌缓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