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53479.5 申请日: 2014-02-18
公开(公告)号: CN103734162A 公开(公告)日: 2014-04-23
发明(设计)人: 杨子瑶;郑敬敏;冯建雄;马强;李明甫;张崇斌;乌小瑜 申请(专利权)人: 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N47/24 分类号: A01N47/24;A01N25/28;A01N25/04;A01P3/00
代理公司: 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2 代理人: 谢钢
地址: 710404 陕西省***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吡唑 醚菌酯 微胶囊 悬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剂,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由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及助剂组成,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新型广谱杀菌剂。通过抑制细胞色素b和c间的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线粒体的呼吸,致使病菌孢子发芽和菌丝生长受阻,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而致效。该药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该药剂可用于小麦、花生、水稻、蔬菜、果树、烟草、茶树、观赏植物、草坪等各种作物,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和卵菌纲真菌引起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等多种病害。

试验数据表明,吡唑醚菌酯对大鼠、兔、山齿鹑、北美鹌鹑、野鸭、蜜蜂、蚯蚓表现出低毒或者无毒。但是,其对水生动物剧毒,LC50(96h)值,虹鳟鱼0.01mg/L,蓝鳃太阳鱼0.0316mg/L,鲤鱼0.031 6mg/L;水蚤LC50(48h)0.0157mg/L。

目前在农业部已经登记或正在登记的吡唑醚菌酯产品剂型为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仍然对水生动物高毒,没有登记在防治水稻病害上,不能在水稻上使用。

微胶囊悬浮剂农药是指利用天然或者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形成核-壳结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覆其中并悬浮在水中的农药剂型。该剂型可以控制农药有效成分缓慢释放,将吡唑醚菌酯制成微胶囊悬浮剂,可以降低其对水生动物的毒性,在稻田中防治水稻病害,对水生动物安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CN201310079075.9)”及“一种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CN201110435350.7)”公开了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的生产技术,其采用的方法为原位聚合法,这种方法囊壁预聚体都在连续相中,要想反应聚合成为囊壁需要调整其pH体系,需用强酸强碱,安全系数低,调整难度大,否则无法成囊。迫切需要发明一种简单易行的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配方组成和生产加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包封率高,粒径小且均匀,在兑水喷雾时更加均匀,容易附着在作物表面,利于作物吸收,发挥药效的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以重量百分比计,由1%~35%吡唑醚菌酯,3%~15%囊芯溶剂,2%~20%油性囊壁材料,1%~5%水性囊壁材料,1%~10%乳化剂,1%~6%分散剂,0.01%~5%防冻剂,0.01%~1%pH调节剂,0.01%~2%增稠剂和余量水组成;

所述的囊芯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溶剂油S-150、溶剂油S-200、乙醇、异丙醇、正丁醇、正辛醇、正戊醇、丙酮、环己酮、己烷、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乙腈、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油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所述的油性囊壁材料选自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所述的水性囊壁材料选自乙二醇、丙三醇、乙二胺、丙二胺、丙三胺、水。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农乳33#、农乳34#、农乳500#、农乳600#、农乳 700#、农乳1601#、农乳1602#、T60、S80、TX-10、OP-10、NP-10。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分散剂NNO、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分散剂2700、聚羧酸盐分散剂、磷酸酯分散剂。

所述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氯化钠。

所述的pH调节剂选自醋酸、氢氧化钠。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硅酸镁铝、阿拉伯胶。

上述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的制备方法:将吡唑醚菌酯溶解在囊芯溶剂中,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再加入油性囊壁材料,搅拌混合均匀为油相;将水性囊壁材料和部分增稠剂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为水相;将油相和水相混合,用高剪切乳化机剪切,形成均匀的乳液,在25~35℃反应3~5小时,升温到60~70℃再固化1~3小时,再加入剩余的增稠剂和分散剂及防冻剂,调节pH为中性,用去离子水补足,便可得到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

本发明采用的界面聚合法生产吡唑醚菌酯微胶囊悬浮剂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工艺流程简单。两相混合后剪切乳化后反应即可,不需提前单独再制备预聚体;

2、操作条件缓和。界面聚合反应对温度要求范围宽,较原位聚合法反应要求低,甚至在室温下也可以缓慢反应,且不使用强酸,相对安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34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