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监测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51693.7 | 申请日: | 2014-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08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尹红宇;荀勇;吴发红;支正东;马宏朝;孙飞;任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04 | 分类号: | G01N27/04;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224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智能 织物 增强 混凝土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自监测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织物网、电极;在TRC制作的过程中在织物网中的碳纤维上粘贴电极;通过动态检测智能TRC电阻率的变化,对结构中各区域应力、应变状况及分布的监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监测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网由碳纤维束和无碱玻璃纤维束混编形成,两种纤维相互垂直水平铺设,交结处用纱线缝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监测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物网根据结构承载力设计需要可以铺设3-5层织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监测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根据结构测试需要在一根碳纤维束上或多根碳纤维束上成对布置,且为分布式网络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监测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使用该自监测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时,将智能TRC铺设在需要监测的结构层表面,测得各电极间的初始电阻R0,实时在线测量各电极间的电阻R,计算电阻值的变化△R=R-R0,通过各条通路上电阻变化率的变化,识别应力应变的大小,进而确损伤的程度和发生的具体位置。
6.一种自监测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1)根据结构测试需要,在一根碳纤维束上或多根碳纤维束上成对布置分布式点电极;
(2)涂上事先配好的环氧树脂、固化剂和丙酮按一定比率混合而成的树脂溶液,使树脂预浸到纤维中,待常温下24h后树脂基本凝固;
(3)将高性能混凝土浇注在底模上,将织物网放在混凝土上,与边模尽量平行,在底层边模的相应位置上安装第二层边模,在织物网上浇注第二层混凝土;
(4)依次操作达到要求铺设的织物层数,养护至龄期,制成智能织物增强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工学院,未经盐城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5169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