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9593.0 | 申请日: | 2014-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14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升吉;任凤山;辛相启;吴斌;尚佑芬;赵玖华;孙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57/16 | 分类号: | A01N57/16;A01P1/00;A01N43/54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植物 病毒 农药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其有效成份为毒氟磷与嘧肽霉素,二者具有增效作用。
背景技术
植物病毒病是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惨重损失。这类病害也是植物病害中非常难控制的一类病害,常以其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难以防治,素有“植物癌症”之称。近些年来蔬菜、粮食等各类作物病毒病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除了传统的较为普遍的发生于蔬菜上的烟草花叶病、黄瓜花叶病、番茄、辣椒病毒病外,烟粉虱传黄化曲叶病毒(简称TY病毒)病迅速在全国番茄产区传播蔓延开来,造成毁灭性损失;玉米粗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等在全国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大面积爆发,损失惨重,常造成绝收。经济作物如棉花、大豆、花生等也常常遭受病毒病的侵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植物病毒病,人们试图采取各种综合防治措施,如种植抗耐病品种、选用无毒种子和种子消毒、推广脱毒育苗技术、加强田间管理、保护地种植、防控传毒介体、作物轮作、调整作物播种期等,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仍需研制高效、低成本的绿色抗病毒农药。在植物病毒病的药剂防治方面,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多年化学药剂、天然及合成抗植物病毒活性物质的研制,但到目前为止,实际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种类并不多,主要有盐酸吗啉胍、病毒A、病毒必克、菌毒清、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毒氟磷等及其混配。加快获得高效、低成本的绿色抗病毒农药,成为当前农业科学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毒氟磷是由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中心通过将绵羊体内的一种化合物,α-氨基磷酸酯作为先导,最终研究开发出一种结构新颖的含氟氨基磷酸酯类新型抗病毒药剂,可通过激活烟草水杨酸信号传导通路,提高信号分子水杨酸的含量,从而促进下游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诱导烟草PAL、POD和SOD防御酶活性而获得抗病毒能力;通过聚集病毒粒子减少病毒对寄主的入侵。该药剂具有对环境友好、生产工艺简单、无三废污染、生产成本较低等特点。
嘧肽霉素属胞嘧啶核苷类新型抗病毒农用抗生素、杀菌剂,是由不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achygrouscopicus)产生,对病毒和病菌具有预防、治疗作用。作为农药应用可延长病毒潜育期、破坏病毒结构、降低病毒粒体浓度,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具有预防和治疗植物病毒病的作用以及调节和促进作物生长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病毒病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毒氟磷和嘧肽霉素的高效、低成本、低毒的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两种有效组分之间具有增效作用,兼具预防和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治植物病毒病。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括毒氟磷和嘧肽霉素。
优选的,所述农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毒氟磷和嘧肽霉素的重量比为(1.06-80):2。
优选的,由以下原料制成:毒氟磷、嘧肽霉素、助剂、有机溶剂、水。
助剂和有机溶剂可为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和溶剂。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毒氟磷8-40%,嘧肽霉素1-15%,助剂10-25%,溶剂5-15%,水5-76%,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毒氟磷15-35%,嘧肽霉素2.5-10%,助剂14-20%,溶剂8-12%,水23-58%,上述各组分之和为100%。
优选的,所述助剂为乳化剂603#、乳化剂50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乙酸乙酯、异丙醇、正丁醇、甲醇、乙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为微乳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农药组合物在植物病毒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尤其是,用于防治甜椒、辣椒、番茄、黄瓜蔬菜上的由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番茄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Y病毒引起的病毒病;用于防治玉米、水稻作物上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引起的病毒病,所述玉米、水稻作物上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为玉米粗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条纹叶枯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95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及太阳能路灯
- 下一篇:制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