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8693.1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93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王通;郭鹏;姜伟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30 | 分类号: | G06F17/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监控 机制 文件系统 日志 动态 增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信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存储系统的写日志模型如附图1所示:先顺序写日志,然后执行日志的转储,无法根据系统负载情况进行日志操作,当系统负载较重时,仍然进行串行的写日志、日志转储操作,成为文件系统写操作的瓶颈。基于此,现提供一种可根据实际的系统负载情况,来决定日志处理操作、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一种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方法,其具体实现过程为:
设置系统负载监控模块,该模块负责检测系统负载,提供负载数据,作为日志模块动态增加日志缓存或者进行日志转储的判断依据;
设置与系统负载监控模块连接的日志缓冲模块,该模块根据系统负载监控模块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动态增加日志缓存或者进行日志转储;
设置与日志缓冲模块连通的日志缓冲池来缓存日志,同时可动态增加日志缓冲池容量;
设置读取日志缓冲池中日志的日志转储模块,该模块负责将日志缓存池中的日志转储到存储设备上。
所述日志缓冲模块依据系统负载监控模块的数据来决定进行日志转储还是动态增加日志缓冲池容量,当系统的负载较轻时,实时日志转储操作,即直接写入日志缓冲池,并调用日志转储模块转储日志缓冲池中的日志到存储设备;当系统的负载较重时,动态增加日志存储的容量,负载一旦降低将优先执行新增加日志的转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方法可根据实际的系统负载情况,来决定日志处理操作:当系统负载较轻时,实时进行日志转储操作,及时将日志信息写入磁盘,提高效率,保证数据一致性;当系统负载较重时,动态增加日志缓冲池的大小,写日志到日志缓冲池成功后立即返回,大容量的日志缓存有助于提高系统性能,而当系统负载减轻时,优先执行新“增加”日志的转储,防止丢失最新的数据;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传统的日志系统模型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方法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2所示,一种基于监控机制的文件系统日志转储动态增容方法, 以系统负载监控为核心,通过整合日志缓冲模块、日志缓冲池、日志存储模块,可以根据系统负载情况动态增加日志缓冲及进行日志转储操作。该方法的模块结构包括:系统负载监控模块、日志缓冲模块、日志缓冲池、日志转储模块,其中:
系统负载监控模块是新型日志系统的核心,负责检测系统负载,提供负载数据,作为日志模块动态增加日志缓存或者进行日志转储的判断依据。
日志缓冲模块根据系统负载监控模块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动态增加日志缓存或者进行日志转储。
日志缓冲池缓存日志,可动态增加日志缓冲池容量。
日志转储模块负责将日志缓存池中的日志转储到存储设备上。
系统负载监控模块实时监控系统负载情况,日志缓冲模块根据系统负载监控模块提供的数据,进行判断动态增加日志缓存或者进行日志转储,当系统负载较轻时,实时进行日志转储操作,及时将日志信息写入磁盘,保证数据一致性;当系统负载较重时,动态增加日志缓冲池的大小,写日志到日志缓冲池成功后立即返回,大容量的日志缓存有助于提高系统性能,而当系统负载减轻时,优先执行新“增加”日志的转储,防止丢失最新的数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86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