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8632.5 | 申请日: | 2014-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146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仁南 |
主分类号: | F03B13/26 | 分类号: | F03B13/26;F03B3/14;F03D9/25;F03D3/06;F03D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谢顺星,瞿卫军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效率 提高 变型 潮汐 风力发电机 | ||
1.一种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部件构成:设置架(10),其以“十”字形立设于地面,且中心部具备垂直旋转轴支架;垂直旋转轴(20),其可旋转地立设于所述设置架(10)的中心部;多个翼设置架(30、30'),其在所述垂直旋转轴(20)的上下垂直交叉于垂直旋转轴(20),并以相同交叉角设置;支撑环(40、40'),其分别连接所述翼设置架(30、30')各自的端部来进行固定;垂直支撑杆(50),连接所述翼设置架(30、30')的上下端部来进行固定;风车翼(60、60'),其通过支架设置于所述翼设置架(30、30')之间;垂直支撑框架(70),其立设于所述设置架(10)的外侧;多个水平框架(80),其与所述垂直支撑框架(70)的上端部连接;支撑金属线(50'),将设置于所述垂直旋转轴(20)的上端部侧的设置区(20')和所述翼设置架(30)的端部侧连接来进行支撑;风车翼展开调节构件(90),其设置于所述翼设置架(30')下部面,来调节所述风车翼(60、60')的左侧翼(60a)和右侧翼(60b)的展开角度;发电效率提高构件(100),其设置于所述设置架(10)的中心部下部,根据风的强度改变设置在与驱动齿轮(102)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103)至第三从动齿轮(105)各自的下部来进行发电的发电机的数量;以及公知的发电构件(200),其设置于所述垂直旋转轴(20)的下部来进行发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旋转轴(20)的下端部设置有惯性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翼(60、60')分别由左侧翼(60a)及右侧翼(60b)构成;所述左侧翼(60a)包括左侧翼轴线(61)、翼的外框架(62)、支撑框架(63)、布(64)以及设置于左侧翼轴线(61)的上端部的左侧齿轮(65);所述右侧翼(60b)包括右侧翼轴线(61')、翼的外框架(62')、支撑框架(63')、布(64')以及设置于右侧翼轴线(61')的上端部的右侧齿轮(6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翼(60、60')以上下n段设置成多段,且在前后左右水平方向上设置多台具备上下n段的风车翼(60、60')的风力发电机(P),使每个风力发电机(P)的发电构件相互电连接,以合并各发电构件的发电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翼轴线(61、61')的上下中央部,设置有通过支架(66)立设固定的垂直支撑架(67),垂直支撑架(67)和前端垂直支撑杆(50)之间以之字形设置有加固件(6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64、64')使用碳纤维材质或FRP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翼(60)的左侧翼轴线(61)上设置操作杆(61a),所述风车翼(60')的右侧翼轴线(61')上设置操作杆(61a'),所述操作杆(61a、61a')由钢筋(61b)连接,在所述风车翼(60)的左侧翼(60a)和右侧翼(60b)展开时,位于其180°对置位置的风车翼(60')处于左侧翼(60a')和右侧翼(60b')折叠的联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效率提高的可变型翼潮汐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车翼展开调节构件(90),由如下部件构成:左右侧调节片(91、91'),其端部可旋转地轴结合在多个翼设置架(30)各自的底面中央部以及上表面中央部;链轮(92),设置于所述左侧调节片(91)各自的轴的端部,并且各齿轮啮合,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多个翼设置架(30')各自的下表面上的每个左右侧调节片(91、91')的轴;驱动链轮(93),设置在与旋转轴(20)邻接的翼设置架(30')下表面,来传递驱动力;链轮(94),其使链条的设计变得容易;链条(95),其缠绕于所述链轮(92、94)和驱动链轮(93);所述驱动链轮(93)的旋转轴(96);马达(M),其驱动所述驱动链轮(93);以及电刷构件(97),用于向所述马达(M)供给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仁南,未经李仁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8632.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