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绸布进气阀辅助充气的冲压翼伞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8600.5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43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卓;张宇;李健;高宇红;滕海山;廖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D17/02 | 分类号: | B64D17/02;B64D17/7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绸布 气阀 辅助 充气 冲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返回与着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绸布进气阀辅助充气的冲压翼伞。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返回与着陆技术的迅速发展,对航天器回收与着陆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对降落伞系统提出了具有滑翔能力和可操作性的技术要求。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研制用于航天器回收的大型冲压翼伞,取得了很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成果。翼伞技术进入航天器回收技术领域,使降落伞减速装置由传统的“无控下落”变成“可控滑翔下落至预定区域”,克服了传统降落伞随风飘、着陆点散布大的缺点。冲压翼伞的优异性能预示着它将在航天器回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冲压翼伞由易变形的纺织材料制成,在其开伞过程,难以保证进气口呈张开状态,顺利完成充气。因此,冲压翼伞的充气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过程,也是关乎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在冲压翼伞的研制领域,还没有行之有效的辅助充气的技术。如何保证冲压翼伞在开伞过程中顺利充气,并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已成为其研制的一个技术难点,也成为冲压翼伞发展的一个技术瓶颈。
冲压翼伞开伞时,伞衣被拉出来时的形状和姿态难以控制,进气口不是正对来流方向,于此同时,翼伞伞衣容易出现上翼面塌陷进气口被封闭的现象,使相应气室无法充气。以上的情况都会导致冲压翼伞不能再短时间内充气成形,甚至会导致冲压翼伞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无法完成充气成形,影响整个回收系统的气动特性,无法完成飞行任务。为此,需采用一定的辅助技术帮助冲压翼伞充气,使进气口封闭的情况下,气室仍能充气,提高冲压翼伞开伞充气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冲压翼伞充气过程中进气口封闭无法充气的问题,提出一种绸布进气阀辅助充气的冲压翼伞,该冲压翼伞在充气过程中通过使用进气阀进行下翼面充气,从而解决进气口封闭无法充气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绸布进气阀辅助充气的冲压翼伞,该冲压翼伞包括上翼面、下翼面和翼肋,上翼面和下翼面以及两侧的翼肋围成气室,气室前端为进气口;在下翼面上有开孔,密封布从气室内部通过两个以上的固定压带固定在开孔上,形成进气阀;每两个固定压带之间有间隙。
本发明是在冲压翼伞第一级张开气室的下翼面增加绸布进气阀装置;在开伞充气过程中,由于回收物的牵引,冲压翼伞的下翼面将承载较大的动压。在这一动压作用下,下翼面的绸布进气阀将打开,辅助其所在的气室充气。当气室的充满后,气室的内外压差达到平衡,进气阀将关闭,防止气室内的空气泄漏。
有益效果
本发明可以辅助冲压翼伞充气,可以在进气口被封闭的情况下,使气室完成充气,因而能提高冲压翼伞开伞充气的可靠性。
本发明在辅助充气的同时,还防止了气室通过进气阀漏气,造成气室内的压力损失。
本发明为绸布类,可安装在纺织材料产品上。
附图说明
图1为翼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气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绸布进气阀辅助充气的冲压翼伞,该冲压翼伞包括上翼面1、下翼面3和翼肋2,上翼面1和下翼面3以及两侧的翼肋2围成气室,气室前端为进气口;在下翼面3上有正方形孔4,其边长约为气室宽度的80%,密封布5从气室内部通过六个固定压带6固定在正方形孔4上,形成进气阀;四个固定压带6分别固定在正方形孔4的四个角上,另外两个固定压带6固定在长方形孔4的两个长边的中间位置。固定压带6之间的最小距离为正方形孔边长的45%。
在开伞充气过程中,在回收物的牵引,冲压翼伞的下翼面将成为整个翼伞的迎风面,动压主要作用在翼伞的下翼面上。在这一动压作用下,下翼面的绸布进气阀的密封布将被打开,空气从开孔进入到气室内部,辅助其充气。
当带有进气阀的气室充满后,气室内外压差达到平衡,进气阀的密封布将回落到开孔上,从而将开孔封闭,气室内的空气不会从开孔泄漏出去,保证了气室内部的压力,也保证了冲压翼伞的充气外形。
本发明未详细说明部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未经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86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