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48213.1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5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王舒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舒怡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刘尔才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偏瘫 病人 肢体 训练 学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
背景技术
偏瘫康复治疗主要是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运动训练使患侧出现相应的反应,改善肌肉的张力,建立神经系统新的组合关系。早期、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较好的挖掘损伤部位的修复潜力,促使神经末梢突触再生。病人的康复如果过度依赖他人,病人就会存在着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障碍及社会参与能力障碍,使患者从身体、心理、精神上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现在绝大部分病人由于缺乏康复治疗,生活无法自理,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残疾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社会负担。偏瘫病人一半的肢体能够活动,如果康复运动训练中能够让健康侧的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减轻病人对他人的依赖,可以提高病人的康复训练积极性,改善病人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康复运动训练中利用健康侧的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减轻病人对他人的依赖,改善病人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的需求,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包括环形托台1,以及与所述环形托台1相连接的支撑机构2,环形托台1下沿设置支撑座3,支撑座3下方设置与所述环形托台1连接的Y型支架4;所述Y型支架4包括两个斜杆8和立杆5,所述立杆5上设有以所述立杆5为中心转轴的横杆6;所述横杆6为伸缩套杆,其两端分别连接下肢固定装置7。
所述支撑机构2为至少三个支架,所述支架为套管伸缩结构并通过旋紧螺栓固定;所述支架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行走轮。
所述伸缩套杆是由至少三节不同直径依次套合在一起的圆管状单体构成。
所述横杆6为两个。
所述立杆5上设有能沿立杆5上下调节高度的横杆6。
所述支撑座3的内表面设有柔性垫。
所述学步车还设有刹车机构。
所述立杆5为能够调节的伸缩杆。
所述固定装置7为橡胶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
1、 偏瘫病人可以在无需他人搀扶的情况下自行运动;
2、让病人健康侧的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减轻病人对他人的依赖,可以提高病人的康复训练积极性,改善病人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环形托台;2、支撑机构;3、支撑座;4、Y型支架;5、立杆;6、横杆;7、固定装置;8、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病人的康复如果过度依赖他人,病人就会存在着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障碍及社会参与能力障碍,使患者从身体、心理、精神上陷入了极端困难的状态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偏瘫病人肢体训练学步车,包括环形托台1,以及与环形托台1相连接的支撑机构2,环形托台1下沿设置支撑座3,支撑座3下方设置与环形托台1连接的Y型支架4;Y型支架4包括两个斜杆8和立杆5,立杆5上设有以立杆5为中心转轴的横杆6;横杆6为伸缩套杆,其两端分别连接下肢固定装置7。伸缩套杆由三节不同直径依次套合在一起的圆管状单体构成。
支撑机构2为三个支架,支架的下端安装有万向行走轮。支架为套管伸缩结构并通过旋紧螺栓固定,这样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偏瘫病人使用。
固定装置7为橡胶环。
使用时病人将横杆6两端的橡胶环分别套在腿上,病人坐在支撑座3上,健康侧腿向前迈步,然后病人站起,上肢支撑于环形托台1上,身体前倾,重心前移,同时健康侧脚蹬地,身体推动学步车向前移动,由于Y型支架4固定在环形托台1上,会跟随学步车迁移,而同时健康侧腿位置未动,在杠杆作用下,横杆6带动患侧腿前移。随后患者再次坐在支撑座3上健康侧腿向前迈步并重复上述步骤。这样病人就可以在无需他人搀扶的情况下自行运动,让病人健康侧的肢体带动患侧肢体运动,减轻病人对他人的依赖,可以提高病人的康复训练积极性,改善病人的心理及精神状态从而促进病人康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舒怡,未经王舒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8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