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3905.7 | 申请日: | 2011-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7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嘉;李敏哲;林煌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35/08 | 分类号: | G03B35/08;H04N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刘奕晴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变 成像 轴线 立体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7月1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110210092.2的发明专利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发明名称为“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结合到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及装置,尤其涉及可根据旋转镜组的成像轴线,改变立体影像的宽高比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照相机或具有照相功能的手机,通过取像镜组将人物或风景进行拍摄,由于以CCD或CMOS对于被摄物取像后的影像仅为二维平面(2D)影像。三维立体(3D)影像是未来消费电子产品必备条件,目前的取像设备如相机或摄影机等,只能拍摄二维平面(2D)的影像。然而,二维平面(2D)影像欠缺立体感觉,目前有许多方法可将2D影像经过影像重建,而形成三维立体(3D)的立体影像。
一般用户使用照相机,期望通过照相机可以快速的获得人物与风景的立体影像,采用二个镜组以视差法重建立体视觉的精度虽然较差,但比较容易构成,也容易大众商品化。此种以视差法重建立体视觉方法上,如美国专利公开号US2004/0095643等,揭示使用二个取像镜组分别取得二个影像以重建为立体影像获取的方法或装置,再如美国专利US2004/0027657则使用折射镜形成二个光路以取得二个影像;又美国专利US6,392,688则提出使用三个取像镜组分别取得三个影像,并通过更精密的计算以重建为立体影像;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1027230则揭露使用二个取像镜组,配合具有多个折射区域的折射片以取得多个影像,由此重建为立体影像获取的方法或装置。以上所揭示的技术主要使用二个不同位置取得的二个(或三个)影像,经图像处理后重建出3D立体影像。另台湾专利公开号TW201015203则揭示使用单个取像镜组,在不同时序(time sequence)取得二个影像经影像处理后重建出立体影像的获取方法或装置。
前述的以视差法重建立体视觉的现有技术,受限于取像镜组影像感测元件宽高比(4:3或16:9),只能摄取水平宽幅的影像,所重建完成的立体影像也受限于取像的水平轴线(horizontal axle line)使用,当用户欲拍摄全身人像或高楼时,若将相机由水平轴线的拍摄转为直立的拍摄,则无法构成二个不同视差的影像,无法形成3D影像的重建,因此用户仍会相当的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主要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转变成像轴线立体取像方法,如图2所示,所述的方法应用于具有第一镜组、第二镜组与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的立体取像装置,其中,第一镜组包含第一取像镜片组与第一影像感测元件、第二镜组包含第二取像镜片组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所述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S11:旋转立体取像装置的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的成像轴线(imagery axle line)I至θ角度,θ为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的成像轴线角,系第一影像感测元件水平轴线X与成像轴线I的夹角角度,θ角度的符号如图3B所示;
S12:由第一镜组获取被摄物的第一影像,由第二镜组获取被摄物的第二影像;
S13:将第一影像、第二影像与成像轴线角θ的数据,传输至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由立体视觉重建处理元件建立立体视觉影像。
而且,步骤S11可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如图2所示:
S111:成像轴线角θ由旋转第一镜组与第二镜组至θ角所构成;如图3B所示,在此图中,通过旋转第一镜组与旋转第二镜组至成像轴线角θ取得的第一影像与第二影像,由此可转变水平取像宽高比的范围,如由横幅转变为直幅。
或步骤S11可进一步包含:
S112:成像轴线角θ由旋转第一影像感测元件与第二影像感测元件至θ角所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39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