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芯材机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1763.0 | 申请日: | 2014-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9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史旭凯;刘家庆;陆秋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悦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3D13/00;B32B5/02;B32B27/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天龙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5 | 代理人: | 夏海初 |
地址: | 2130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机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织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玻璃钢制件增强芯材的多轴向支撑站立的立体芯材机织物。
背景技术
本发明所述立体芯材机织物,是一种主要用于空芯玻璃钢制件的增强芯材。
玻璃钢制件,是一种树脂与增强芯材玻璃纤维或玻璃纤维机织物复合的复合制件。玻璃钢制件广泛应用于液态物质贮存或运输的罐体,建筑构件,机舱罩,交通车辆和船舶的隔断和底地板以及风能发电的风叶等制造业领域,是目前一种应用面很广的“以塑代钢”的工业制品。
已有技术的玻璃钢制品的制备方式,大多仍以人工实施为主要方式。是在制品胎模上涂布脱模剂后,通过人工布贴玻璃布,在玻璃布表面涂布树脂(环氧树脂)层,再在树脂层表面布贴玻璃布,…如此交替实施直至玻璃钢制品的设计厚度,再经固化定型后进行脱模,即制得玻璃钢制品。
无疑,已有技术的制备方式,不只是现场 环境较差,工艺手段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尤其是其玻璃钢制品的密度较大(单位体积的重量),不符合某些大型轻量化的技术要求。而已有技术的制备方式,对于制备空芯玻璃钢制件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为了有效减轻大型(含壁厚部位)玻璃钢制品的重量,节减原副材料的耗量,业内目前已有采用立体织物作为空芯玻璃钢制品芯材的做法。而所述立体芯材,诸如中国专利CN2923306Y树脂“增强复合板”所采用的“立体状织物芯”。所述的这种立体状织物芯,是在相邻两层织物面层经线之间,由连接经线在两层织物层对应的位置之间呈“8”字形站立连接所构成。由于所述专利仅是在“8”字形连接经线的左、右两侧存在支撑能力,而在“8”字形连接经线的前后两侧不具备支撑能力,因而所述专利并不能真正站立起来,仍然存在倒伏的可能,而倒伏了的立体状织物芯,是不能完成空芯玻璃钢制品的生产的。为了避免发生倒伏,所述专利不得不在连接经线的外部包覆树脂,以增强连接经线的硬度和弹性。
而所述专利的这种立体状织物芯的倒伏,是已有立体织物芯的通病。采用这种易倒伏的立体织物芯制备空芯玻璃钢制品时,就不得在其生产过程中,人为地帮助这种立体织物芯站立起来,并在立体织物芯表面涂布树脂,这就无疑地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同时也很难保障玻璃钢制成品的形状、尺寸及其质量。
为此,研发一种能够多轴向支撑站立的立体芯材,便成为业内的期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多轴向支撑站立的立体芯材机织物,以克服已有技术的诸多不足。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芯材机织物,由无机非金属材料经丝与纬丝机织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通过支撑站立芯柱长丝连接构成,而其:
a、所述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织物结构,是平纹织物结构、斜纹织物结构、缎纹织物结构和提花织物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两种以上织物结构的混合织物结构;
b、所述用来连接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支撑站立芯柱长丝,沿纬向呈若干条连续V字型的条状排布连接(或称绞接,以下同),而沿经向呈若干条双X字型交叉错位的条状排布连接;且所述沿纬向的若干条条状排布沿织物层的经向有间距分开布置,而所述沿经向的若干条条状排布沿织物层的纬向有间距分开布置;
c、所述支撑站立芯柱长丝,分别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经向连接点和纬向(或称绞接点,以下同)连接点,两者就近汇集成若干个连接节点,且所述若干个连接节点分别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的平面上,呈上、下相对应的错位队列式分布。
由以上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知晓,本发明由于其芯柱长丝呈V字型和双X字型排布,实现了多轴向支撑两个织物面层,而使本发明真正的站立起来,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出于性价比的考虑,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经丝和纬丝以及支撑站立芯柱长丝,均是玻纤长丝,或者是碳纤维长丝,或者是芳纶长丝,或者是矿物纤维长丝。但不局限于此。例如采用铜丝等金属长丝和尼龙长丝等。本发明所述长丝,包括直接单丝,及由直接单丝多股合捻的长线和多股併合的扁丝。
当采用玻璃纤维长丝时,本发明优选的所述的经丝和纬丝以及支撑站立芯柱长丝,均是60~1200tex直接玻纤长丝或其多股合捻长丝或其多股併合扁丝。但不局限于此,也就是说,可以根据制成品实际需要,而采用其它纤度的玻纤长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悦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悦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17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