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和太极球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40435.9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51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梦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读玉堂珠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43/00 | 分类号: | A63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秦力军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极 成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极球和其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随处可见各式各样佩戴或装饰用的球体物品,比如用于耳挂、胸带、腰系或包缀等方面,这些球体一般由金银玉石等各种材质单独制作或混搭制成,由于使用者对球体的需求不同,球体从其功能、美感或寓意方面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从球体的造型及选用材料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比如将球体制作成实体状,再通过局部点缀完成整个球体的制作。此外,现有的球体大多数是实体,其主要做工和装饰只呈现在球体表面,而没有内部结构,个别即使有内部结构,也是实体,从外部不易被观察到。
此外,由于球体通常用价格昂贵的玉石或贵重金属制成,因此,在保证球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材、减轻重量并又能够具有合理结构,是本技术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通过在球体上形成两个相对的具有镂空部的半球体,减少了太极球用材、减轻了太极球重量,同时又具有合理的结构,确保了球体具有可靠的强度。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太极球的成型方法,包括如下进行的步骤:采用金属或玉石加工成型球体;在球体上加工成型第一半球体和第二半球体;在第一半球体面对第二半球体的端部开设第一镂空部,在第二半球体面对第一半球体的端部开设第二镂空部,使得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
优选地,第一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一上曲面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二上曲面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
优选地,第一上曲面、第一下曲面、第二上曲面和第二下曲面分别呈S状。
优选地,第一上曲面与第一下曲面的交界处形成作为第一腹脊部的第一凸棱。
优选地,第二上曲面与所述第二下曲面的交界处形成作为第二腹脊部的第二凸棱。
优选地,光孔由所述的第一凸棱的中段和所述第二凸棱的中段围成。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半球体和/或所述第二半球体上开设至少一个装饰孔或者装饰槽的步骤。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太极球,包括:球体;在所述球体上一体形成的具有第一镂空部的第一半球体和具有第二镂空部的第二半球体;其中,第一半球体面对第二半球体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一镂空部,第二半球体面对第一半球体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二镂空部。
优选地,第一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一上曲面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二上曲面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所述第一上曲面、第一下曲面、第二上曲面和第二下曲面分别呈S状。
优选地,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通过在球体上形成两个相对的具有镂空部的半球体,减少了球体用材、减轻了球体重量;
2、以流变曲面空间立体交叉技术使得球体呈现出特有的光孔效应,形状简单、流畅,极具美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太极球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太极球的右侧视图;
图3是第一半球体的主视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半球体;11-第一上曲面;111-第一凸棱;2-第二半球体;21-第二上曲面;211-第二凸棱;3-光孔;4a-装饰孔;4b-装饰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示意性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对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外,属于“安装”、“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太极球包括:球体;在球体上一体形成的具有第一镂空部的第一半球体1和具有第二镂空部的第二半球体2;其中,第一半球体1面对第二半球体2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一镂空部;第二半球体2面对第一半球体1的端部开有所述第二镂空部,从而形成位于球体中部的空腔。
第一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一上曲面11和连续的第一下曲面;第二镂空部具有连续的第二上曲面21和连续的第二下曲面。
此外,第一镂空部和第二镂空部在球体中心处重合并形成光孔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读玉堂珠宝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读玉堂珠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404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