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检测片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9068.0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8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贤;李厚毓;柯世达;柯景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超虹研发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生物 检测 纳米 组合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生物检测片的纳米银线组合物、生物检测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国人平均寿命不断的延长,使得慢性病逐渐取代急性传染病,成为国人主要死因之一。其中,又以糖尿病为国人罹患率最高的慢性病。
糖尿病若无法及早诊断、早期治疗,糖尿病将引发诸多并发症,例如:视网膜病变、神经与血管病变和肾病,甚至引发瞎眼、截肢、高血压、中风甚而死亡。是以,如何长期、定期追踪管理患者的血糖、血压,控制糖尿病病情,进而预防或延缓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便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
为了提升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便利性,目前已发展出许多简易型血糖检测装置,供患者定期自行检测血糖浓度。然而,血糖检测装置并需搭配生物检测片一起使用,才能进行血糖浓度的测定。故,生物检测片的成本、耗损、检测精准度、量测时间等便成为相当重要的产品指标。
现阶段普遍使用的生物检测片为碳墨式生物检测片,其为了避免导电银胶层与生物检测材料或待检测物产生非预期反应,进而影响检测结果,需于导电银胶层上再设置一导电碳墨层,以免前述问题发生。
然而,碳墨式生物检测片容易因为不稳定的导电度而降低检测精准度,造成量测的血糖浓度假性升高。是以,目前已发展出另一种具有高导电度的生物检测片(即,金属式检测片),以克服碳墨式生物检测片所存在的问题。
然而,金属式生物检测片仍具有无法克服的缺点,其与碳墨式生物检测片的比较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碳墨式与金属式生物检测片的优缺点
如上表1所示,不论碳墨式或金属式生物检测片皆具有各自的缺点,都无法同时符合患者的使用需求。因此,目前亟需要发展一种新颖的生物检测片,以期能同时克服碳墨式及金属式生物检测片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面临的技术缺陷,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银线组合物,其能应用于生物检测片,藉以提升生物检测片的检测精准度与稳定性。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生物检测片的纳米银线组合物,其包含:
一包覆剂,其是含有一羟基化合物、一羰基化合物或其组合;以及
多个纳米银线,所示纳米银线的长径比值(即,纳米银线的长度除以其直径的比值)介于50至500之间,且该包覆剂是包覆于各纳米银线的外围。
依据本发明,当纳米银线的长径比值介于50至500之间时,可确保纳米银线分散于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均匀性。
所述的纳米银线的长度为50纳米至100000纳米之间;较佳的,该纳米银线的长度是介于5000至50000nm之间。
该包覆剂包覆于各纳米银线的外围的厚度为0.1纳米至100纳米之间;较佳的,包覆剂包覆于各纳米银线的外围的厚度是介于1至50nm之间。
依据本发明,所述的包覆剂可为一具有羟基基团(-OH group)的羟基化合物、一具有羰基基团(-C=O group)的羰基化合物或其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超虹研发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智超虹研发有限公司;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90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