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猪支原体肺炎减毒活疫苗及其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038836.0 申请日: 2014-01-26
公开(公告)号: CN103740625A 公开(公告)日: 2014-04-23
发明(设计)人: 邵国青;熊祺琰;刘茂军;冯志新;韦艳娜;王海燕;白方方;甘源;王丽;张道华;刘冬霞;华利忠;武昱孜;白昀;王占伟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61K39/02;A61P11/00;A61P31/04;A61P37/04;C12R1/35
代理公司: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代理人: 徐冬涛;尹慧晶
地址: 210014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种猪 支原体 肺炎 减毒活 疫苗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猪支原体肺炎减毒疫苗株,含有该减毒株的活疫苗,及其在保护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猪支原体肺炎,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hyopneumoniae,Mhp)引起的一种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该病主要引起猪的饲料转化率下降和生长受阻,发病率高、死亡率低。猪支原体肺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给现代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猪肺炎支原体常常与其他病原形成混合感染。例如与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 of Swine,HPS)或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 of Porcine,APP)等混合感染,引发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当猪肺炎支原体与猪繁殖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和/或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混合感染时,就会发生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不仅可以引起猪的呼吸系统疾病,同时也会导致猪的繁殖能力下降。 

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顽固性慢性传染病,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停药后容易复发,该病一旦在猪场流行,就很难根除。因此,预防、控制和净化猪支原体肺炎须采取早期诊断、及时隔离、抗生素治疗或淘汰病猪、疫苗预防、全进全出、严格消毒等综合性措施,其中疫苗预防在控制猪支原体肺炎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尽管目前猪支原体肺炎灭活疫苗已经在临床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对该病的控制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且通常情况下,灭活疫苗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患病猪肺脏的病变指数,但并不能有效降低患病猪的比例。猪支原体肺炎因此被 认为是流行范围最广、最难净化的猪传染病之一。这些疫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与其灭活疫苗的本质以及猪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特性有关。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呼吸道感染结合于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上形成定殖,从而造成持续感染。灭活疫苗免疫后激发全身性免疫应答,而诱发局部免疫应答的效力不佳,其产生的循环抗体必须通过上皮屏障,分泌到气管支气管管腔,而该过程异常困难,而且效率低下。为了能够达到有效免疫,疫苗必须能够刺激高水平的系统免疫应答。当然,这需要相对较高的抗原剂量和较强的佐剂,这样就使这些疫苗成本增加价格昂贵。同时,灭活疫苗产生的免疫应答只能抑制野毒感染后的增殖和减轻组织破坏程度,并不能完全阻止野毒的感染,因而难以达到对该病的理想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支原体肺炎减毒活疫苗,该猪支原体肺炎减毒活疫苗可用于预防和控制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包括其他病原菌与猪肺炎支原体共同感染导致的疾病。 

猪支原体肺炎减毒活疫苗的作用机制不同于灭活疫苗,其接种后可在体内增殖,有效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同时活疫苗进入呼吸系统后可定殖于支气管纤毛细胞上,产生“占位效应”,使得野毒无法定殖,从源头上阻断野毒的侵染过程,从而起到很好的抗感染作用。同时,由于活疫苗可以在体内增殖,有效激活免疫系统,所需要的剂量远远低于灭活疫苗,因此在成本控制上较灭活疫苗有明显优势,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活疫苗研制的关键在于高免疫原性菌株的获得和致弱过程中使菌株毒力下降同时保持免疫原性的致弱技术。 

本发明根据毒株的特点,使用前100代乳兔肺继代,100代以后无细胞培养基继代的致弱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在前期传代过程中采用动物体内继代,可以避免使用培养基体外继代时容易导致菌株在早期过快致弱、不利于免疫原性维持的缺陷。后期采用无细胞培养基继代,有利于一定程度上减少致弱代次,缩短致弱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88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