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芡实自动脱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38513.1 | 申请日: | 2014-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7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唐太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太宜 |
主分类号: | A23N5/00 | 分类号: | A23N5/00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芡实 自动 脱壳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芡实自动脱壳设备。
背景技术
芡实又叫鸡头、鸡头米、鸡头苞、鸡头莲,性味甘平,无毒,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果实可食用,也可作药用。
目前,现有芡实脱壳技术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刀切法。就是利用刀片对芡实切削,去掉果壳。刀切法的不足之处:一是会出现果壳切不完,二是会出现果仁被切碎,影响果仁品质;另一类是挤压法,就是利用敲打原理对芡实进行挤压,使其芡实外壳破碎,同时使其果仁与果壳分离。挤压方法虽有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分为平面挤压、曲面挤压。凸轮旋转挤压只是由曲面横向移动而对芡实产生挤压,故它也是曲面挤压的一种,只不过是另一种用力形式的挤压。挤压法的不足之处:一是由于芡实外壳硬度不一,故对破壳所需的力度难以控制。二是由于对芡实挤压的同时要使果仁与果壳分离,也就是说:果仁与果壳将会受到同样的压力,因此,利用本方法虽能用掉果壳,但很难保证果仁的完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芡实自动脱壳设备,本技术方案不但有效解决了传统刀切方式果仁易被切碎的问题,而且有效解决了挤压法果仁的完整性同样难以保证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芡实自动脱壳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脱壳装置包括储料装置(1)、果粒筛选装置(2)、破壳装置(3),壳仁剥离装置(4),壳仁分离筛选装置(5)组成;
所述的储料装置(1)包括储料斗(11)、下料斗(12),下料斗(12)位于储料斗(11)下方,储料斗(11)出口处设置有电控阀门(13),下料斗(12)内壁面上设置有光感应电子开关(14),光感应电子开关(14)通过数据信号线与电控阀门(13)连接,下料斗(12)下方设置有进料阀门(15);
所述果粒筛选装置(2)包括一个向下倾斜的面板(21),面板(2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不同宽度的矩形槽口(22),每个不同宽度的矩形槽口(22)下部对应设置有隔板(23);
所述破壳装置(3)包括压轮(31)以及与压轮(31)配合的轮座(32),压轮(31)周向沿径向设置有半圆形凹槽A(33),凹槽A(33)内设置有斜牙刀A(34),与压轮(31)凹槽A(33)位置相对应的轮座(32)上设置有半圆形凹槽B(35),凹槽B(35)内设置有斜牙刀B(36),斜牙刀A(34)与斜牙刀B(36)方向相反设置;
所述壳仁剥离装置(4)包括机器壳体(41),机器壳体(41)上方设置有接料斗(42),接料斗(42)下方的机器壳体(41)内设置有传动轴(43),传动轴(43)表面沿径向设置有多个凸起(44),凸起(44)与机器壳体(41)内壁形成挤压腔室(45);
所述壳仁分离筛选装置(5)包括筛面(51),筛面(51)两侧设置有挡板(52),挡板(52)或者筛面(51)通过驱动杆(53)与驱动装置连接,筛面(51)在驱动杆(53)的作用下沿横向往复运动,筛面(51)向下倾斜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
所述果粒筛选装置(2)的每个隔板(23)之间依次设置有破壳装置(3)。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
所述破壳装置(3)上设置的斜牙刀A(34)、斜牙刀B(36)之间的距离与相应颗粒大小的芡实相匹配,斜牙刀A(34)、斜牙刀B(36)刀牙高度小于芡实果壳厚度。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
所述光感应电子开关(14)位于下料斗(12)内壁面中部位置。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
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缸、或为气缸。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发明将芡实依次通过储料装置、果粒筛选装置、破壳装置、壳仁剥离装置以及壳仁分离筛选装置,可以保证芡实果粒在脱壳过程中果粒的完整性,而且本技术方案也适合其他类型坚果的脱壳,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储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果粒筛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破壳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壳仁剥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壳仁分离筛选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太宜,未经唐太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85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构造物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设备
- 下一篇:一种环保节能的生物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