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伤口再生修复绷带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38110.7 | 申请日: | 2014-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8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博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15/44 | 分类号: | A61L15/44;A61L15/28;A61L15/52;A61L15/26;A61F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伤口 再生 修复 绷带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伤口再生修复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面保护层,所述表面保护层的一侧设有治疗垫;所述治疗垫包括依次排列的纳米纤维膜、抗菌壳聚糖膜和海藻酸盐层,所述海藻酸盐层与所述表面保护层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再生修复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垫的厚度为0.03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口再生修复绷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纤维膜的纤维直径为10-1000nm。
4.一种伤口再生修复绷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具有生物活性的胶原蛋白膜和透明质酸膜中的一种或两种制备纳米纤维膜;
通过脱乙酰度≥80%的壳聚糖制备抗菌壳聚糖膜;
通过海藻酸盐制备海藻酸盐层;
将纳米纤维膜、抗菌壳聚糖膜和海藻酸盐层按顺序叠加形成治疗垫;
通过自粘型聚氨酯防水透气薄膜制备表面保护层;
将治疗垫上的海藻盐酸层与表面保护层叠加连接,制成伤口再生修复绷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伤口再生修复绷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纳米纤维膜为:选取具有生物活性的胶原蛋白膜和透明质酸膜中的一种或两种制备静电纺丝原液,减压脱泡后,在强电场存在下,通过对高分子溶液导入静电荷,使所述静电纺丝原液在电场中射流从而制备纳米纤维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伤口再生修复绷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抗菌壳聚糖膜为:选取脱乙酰度≥80%的壳聚糖制备壳聚糖静电纺丝原液,减压脱泡后,在强电场存在下,通过对高分子溶液导入静电荷,使之在电场中射流从而制备抗菌壳聚糖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伤口再生修复绷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抗菌壳聚糖膜为:选取脱乙酰度≥80%的壳聚糖纤维经针刺或水刺,得到的克重为100-220g/m2的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构成抗菌壳聚糖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伤口再生修复绷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海藻酸盐层为:选取海藻酸钠配成静电纺丝原液,减压脱泡后,在静电纺丝设备中进行静电纺丝,得到海藻酸钠膜,将海藻酸钠膜浸泡在2%的氯化钙溶液2-12小时,然后再用纯净水洗涤、干燥得到海藻酸盐层。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伤口再生修复绷带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海藻酸盐层为:选取长度为20-80mm并且纤度为0.6-4dtex的海藻酸盐纤维,经非织造工艺中的针刺或水刺,得到的克重为80-240g/m2的海藻酸盐纤维非织造布构成海藻酸盐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博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博立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3811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