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带内筋圆环压缩变形的摩擦因子测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9434.4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00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成亮;赵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9/02 | 分类号: | G01N1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带内筋 圆环 压缩 变形 摩擦 因子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塑性成形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带内筋圆环压缩变形的摩擦因子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塑性成形模具与工件的接触表面存在着变形金属的塑性流动使得摩擦产生,摩擦本身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理现象,而体积成形过程中不断形成的新生表面更是增加了其摩擦与润滑状态的复杂性。摩擦与润滑条件作为体积成形工艺过程的重要边界条件,直接影响金属的塑性流动与变形均匀性、成形力的大小与能量消耗、成形件的内部结构与表面质量,以及模具使用寿命等。因此,正确理解摩擦与润滑机理、合理利用摩擦效应与优选相关润滑剂,对于体积成形工艺的顺利实施与制件的批量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圆环镦粗法通过测量镦粗前后的圆环内径与高度,计算内径与高度的相对变化量,然后查询标定曲线获得具体摩擦系数或摩擦因子。因此,变形前后圆环试样尺寸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摩擦因子的测定准确性,从而影响实际摩擦与润滑条件的评价结果。但是,圆环镦粗过程中的鼓形效应,低摩擦时内径向外鼓,高摩擦时内径向内鼓,如图1所示,增加了关键尺寸准确测量的难度,尤其是变形后的内径;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内径变化,往往需要利用投影仪与求面积仪等工具或其他复杂手段进行测量。此外,实际实验中,变形后塑性失稳的圆环内孔纵截面轮廓形状不稳定且存在多种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了摩擦因子测定的不确定性。
双杯挤压法则是通过一系列双杯挤压试验并结合标定曲线来确定不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然后再进行比较,但是双杯挤压的模具结构相对复杂,保证挤压成形后的双杯样件方便顺利地从深腔挤压模具中取出,需要配备专用的压力机。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文献号CN102539315,公开日2012.07.04,公开了一种能快速准确确定金属在塑性成形过程中摩擦系数的方法。该方法做n组圆环镦粗实验:做第1组,每组3个试样,圆环试样的尺寸比例取外径∶内径∶高度=3∶2∶1,压下率在50%以下,测量试样变形后的内径、外径及高度,每一尺寸从三个不同方向测量取其均值,计算3个试样的平均内径、外径及高度;计算中性层半径;计算摩擦因子m;然后借助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调整摩擦因子,获得该组实验对应的最佳摩擦因子;必要时,采用多组取平均的方法获得更为准确的摩擦因子。该方法虽然采用了与常用圆环镦粗比例不同的圆环试样,但是并未改变圆环镦粗的变形实质,依然存在“鼓形效应”导致变形后的内径、外径测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后续摩擦因子计算的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带内筋圆环压缩变形的摩擦因子测定方法,避免了传统圆环镦粗法中由内孔不稳定变形导致的变形后测量困难与摩擦因子测得的不确定性,可以有效提高摩擦因子测定的准确性,同时不需要使用像双倍挤压那样复杂的模具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首先将待测工件材料加工成内侧带内筋的圆环结构,其尺寸比例为:外径/内径/高度/内筋高度/内筋宽度的比例为3/2/1/0.2/0.2;然后进行润滑处理;再将该待测工件材料于平面模具中进行压缩变形,并控制工件材料高度的相对缩减量在40%-55%以内;依据计算所得工件材料压缩变形前后的试样内筋的内径变化量与高度的相对缩减量查询摩擦因子标定曲线,以确定润滑处理后待测工件材料与模具接触面的摩擦因子。
所述的润滑处理,采用现有润滑介质与润滑方法对工件材料或模具表面进行润滑;所述润滑介质是液态润滑剂或固态润滑剂;所述润滑方法是机械、物理或化学的润滑方法。
所述的压缩变形过程中控制工件材料高度的相对缩减量的方法是:利用预设压力机的行程或者试验机的压下量,实现对高度的相对缩减量的控制,其中:高度的相对缩减量由下式所得:(H-H’)/H,其中,H表示变形前高度,该数值在比例加工后、压缩变形前测量获得;H’表示变形后高度,该数值在比例加工后、压缩变形后测量获得。
所述的试样内筋的内径变化量由下式获得:(R’-R)/R,其中,R’表示变形后内筋的内径,该数值在比例加工后、压缩变形后测量获得;R表示变形前内筋的内径,该数值在比例加工后、压缩变形后测量获得;
所述的摩擦因子标定曲线的获得方式是:根据加工成外侧带有凸台的圆环结构的待测工件的名义尺寸,建立有限元模型,依据待测工件的材料数据,在待测工件与平面模具接触表设定剪切摩擦因子,模拟工件压缩变形过程,提取变形后外凸台外径随变形后高度变化的历史数据,计算外凸台外径变化量与高度的相对缩减量,从而获得摩擦因子标定曲线。
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94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噪声排水管道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医疗的防漏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