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7363.4 | 申请日: | 2014-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35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琳琳;孙滨;邢元丽;周硕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琳琳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19/08;A61P29/00;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研究主要研究肢体的痹证,主要指西医学的强直性脊柱炎。
病因病机: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临床表现:本病以隐匿发病者居多,初发症状常为下腰、臀、髋部疼痛及活动不便(腰僵),阴天或劳累后加重,休息或遇热减轻,其疼痛一般持续数日即缓解消失,以后随着病变的进展,疼痛和腰僵均变为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的坐骨神经痛。数年之后,疼痛和脊柱活动受限逐渐上行性扩展到胸及颈椎。此时,患者可出现胸痛、胸部呼吸活动度减弱、甚至消失。后期可出现驼背畸形。有15%年龄较小患者,始发症状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膝、踝关节肿痛。部分患者早起可在大转子、坐骨结节、跟骨结节和耻骨联合等肌腱附着点出现疼痛,压痛和肿胀。约有20%的患者呈急骤状态发病,患者可有较高的体温和明显的全身症状,除脊柱及骶髂关节外,肩、髋、膝、踝等关节均可同时被累计。约有20%的患者经常患有复发性虹膜炎,引起复发性眼痛及视力减退。实验室检查:早起活动期,80%的病人血沉增快。90%的病人HLA—B27为阳性。
治疗:本病虽无根治良方,但及时、积极和妥善的治疗,加上病人的主动配合,确实可以做到减轻疼痛、缩短疗程、预防畸形、减少病残和改进功能的目的。西医多采用改善病情药、免疫抑制剂、激素及生物制剂等,中医多以外用膏药、按摩推拿、针灸、艾灸为主,虽有效果,但不理想。晚期出现肢体畸形,口服药物已无法阻止病情进展,多采用手术方法矫正畸形。且临床疗效良莠不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温阳通络,活血通经的功效,使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且服用方便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的:独活15克,海风藤15克,防风15克,羌活15克,盐杜仲12克,续断12克,狗脊9克,防己12克,酒乌鞘蛇9克,细心3克,酒苁蓉9克,淫羊藿9克,酒仙茅9克,槲寄生9克,附子6克,川芎9克,地龙9克,熟地黄9克,肉桂3克,甘草6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琳琳,未经李琳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7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风湿痛的止痛消炎复方药物
- 下一篇:中华鳖预防控制病害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