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动力任意液位收油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24373.2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3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虞波;仇志国;李小敏;高来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澄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38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32106 | 代理人: | 陈君伟 |
地址: | 22525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任意 液位收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电力和环保行业含油污水调节罐。
背景技术
对于含油污水调节罐目前收油装置一般为溢流收油形式,油面上浮渣等容易阻滞收油,影响收油效果;常规配水管为铰支摆臂结构,摆臂关节位置容易造成泄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收油效果好、不易泄漏的无动力任意液位收油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无动力任意液位收油装置,包括收油筒,收油筒的上部为圆柱形,收油筒下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收油筒的外周通过硬管连接第一浮筒,收油筒的上部设置收油口,在收油口处设置刮油转轮,刮油转轮支撑在收油筒上,所述收油筒上穿置吹气管,吹气管的出气端与刮油转轮对应布置,收油筒的上端设置排气口,收油筒的下端设置排油口。
将收油装置放置在罐体的中心,采用水车式气驱动刮油转轮,刮油转轮均布安装在收油装置四周,吹气管内的压缩空气驱动刮油转轮叶片转动,将油及浮渣强制刮入收油筒内,然后通过排油口的软管将油导出罐外,完成收油。本发明收油效果好,解决目前收油装置的溢油形式,油面浮渣等阻滞收油的缺点。
本发明的收油口下方的收油筒为双层,双层收油筒之间形成夹层,收油筒上连接与所述夹层相连通的调节水进出管。中间夹层可在罐外进行进水和排水来调整收油装置吃水深度,实现在线实时调节收油液面,从而可以适应不同进水含有量工况。
本发明的双层的收油筒上连接一根与夹层相连通的吸排气管。
本发明的收油筒的下方设置固定环形进水管,固定环形进水管连接进水口,在固定环形进水管的上方设置浮动环形进水管,浮动环形进水管连接若干个第二浮筒,所述收油筒设置在浮动环形进水管内;所述固定环形进水管上连接两根固定钢管,每根固定钢管的出水端分别连接U形增强型软管,每根增强型软管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浮动环形进水管连接,浮动环形进水管的上方连接若干个喷嘴,每个喷嘴分别按同一角度斜向布置。本发明采用了固定式环形进水管上安装吊臂式钢管结构,采用U型增强型软管与浮动环形配水管连接,浮动环形配水管在浮筒浮力作用下上下浮动,互不干涉,整个结构无机械转动部件,寿命长,性能可靠。喷嘴在液面上切向喷水,使液面形成微转动,在转动的离心力作用下,油向中心聚集,利于收油装置收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在高水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在低水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罐体,2收油筒,3第一浮筒,4第二浮筒,5浮动环形进水管,6固定环形进水管,7喷嘴,8硬管,9收油口,10刮油转轮,11排气口,12吹气管,13吸排气管,14调节水进出管,15排油口,16进水口,17固定钢管,18连接件,19增强型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设置在罐体1中心的收油筒2,收油筒2的上部为圆柱形,收油筒2下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台形,收油筒2的外周通过硬管8连接三个第一浮筒3,收油筒2的上部设置收油口9,在收油筒2上支撑四个刮油转轮10,每个刮油转轮10分别设置在收油口9处,收油筒2上穿置吹气管12,吹气管12的出气端与刮油转轮10对应布置,收油筒2的上端设置排气口11,收油筒2的下端设置排油口15。收油口9下方的收油筒2为双层,双层收油筒2之间形成夹层,收油筒2上连接与夹层相连通的调节水进出管14,双层的收油筒2上连接一根与夹层相连通的吸排气管13。
收油筒2的下方设置固定环形进水管6,固定环形进水管6固定连接在罐体1内,固定环形进水管6连接进水口16,在固定环形进水管6的上方设置浮动环形进水管5,收油筒2设置在浮动环形进水管5内,浮动环形进水管5连接若干个第二浮筒4。固定环形进水管6上连接两根固定钢管17,固定钢管17通过连接件18与罐体1固定,每根固定钢管17的出水端分别连接U形增强型软管19,每根增强型软管19的出水端分别与浮动环形进水管5连接,浮动环形进水管5的上方连接若干个喷嘴7,每个喷嘴7分别按同一角度斜向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澄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澄露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43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发光防风防水防火保暖面料
- 下一篇:一种自动调整张力的壁纸真空印花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