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均匀圆形阵列天线的信号接收及失真矫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22363.5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02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群;杨峰;欧阳廷婷;丁良辉;钱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6 | 分类号: | H04B7/06;H04B7/00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圆形 阵列 天线 信号 接收 失真 矫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中智能天线的信号接收以及失真矫正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均匀圆形阵列天线的信号接收及失真矫正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讯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无线网络技术本身的限制使其不能继续满足高的通讯需求,用户在部署无线局域网络时,经常会有无线信号受干扰、信号穿透能力差,导致传输距离短的普遍问题。利用新技术提高有限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课题。
波束成形是天线技术与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结合,目的用于定向信号传输或接收使得系统在有限的频谱内可以支持更多的用户,从而成倍的提高频谱使用效率。波束成形技术最早应用于相控阵雷达,通过多个天线单元形成窄波束进行扫描,后来应用到通信领域,主要应用于民用移动通信中的基站。其基本原理利用多天线技术对接收的各路信号进行加权合成,确定信号来波方向,对信号源进行精准定位,产生多路径高增益定向点波束,提供优秀的深度非视距功能。
在系统采用阵列天线时,接收信号受到天线阵元本身的幅值/相位误差的影响,同时天线阵列的单元之间的距离通常小于二分之一个波长,使得阵列天线的阵元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这种耦合会使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产生畸变,从而对天线阵的波束成形和来波方向估计产生较大的影响,使得接收信号失真严重,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波束成形接收机的性能。因此,通过计算或实验测量来获得天线阵的互耦系数,依此进行软件或硬件的互耦矫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进行互耦矫正的关键依据是阵元间的互耦矫正系数矩阵。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正致力于阵列误差矫正方法的研究,所提出的矫正方法主要分为自矫正方法和有源矫正方法两大类。有源矫正方法是通过在空间设置方位精确已知的辅助信源对阵列误差参数进行离线估计;而自矫正方法则同时给出阵列误差参数和信源方位的估计值。虽然自矫正方法无需借助已知位置的辅助源,进而也无需克服辅助源信号中携带的不确定因素,但通常处理非常复杂,对算法的实时性要求较高。在众多有源矫正方法中,See C M S等在IEE Proceedings-Radar,Sonarand Navigation的文献method for array calibration in high-resolution sensor arrayprocessing提出了一种针对阵元互耦、幅相误差等阵列误差的有源矫正算法,该算法通过矩阵特征分解得到一组矫正源的方向矢量来估计阵列误差,为了简化问题的讨论,该文献还将互耦矩阵和幅相误差矩阵的乘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估计,但算法没有充分利用DOA估计对互耦系数估计的影响,迭代过程无法分离DOA误差和互耦系数误差的交织,计算过程仍有冗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均匀圆形阵列天线的信号接收及失真矫正方法,能够对均匀圆阵的接收、发射链路进行系统级矫正,方案完备并且矫正效果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均匀圆形阵列天线的信号接收及失真矫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接收链路天线阵的幅度/相位增益矩阵估计;
步骤2:接收链路天线阵的互耦系数矩阵估计;
步骤3:根据估计的接收链路天线阵的幅度/相位增益矩阵和互耦系数矩阵对接收链路进行矫正;
步骤4:发射链路天线阵的增益矩阵估计;
步骤5:利用估计的发射链路的增益矩阵和接收链路的互耦系数矩阵,对发射链路进行幅度/相位矫正和互耦矫正。
利用近场耦合天线和远场矫正源,依次对接收链路天线阵的幅度/相位增益矩阵和互耦系数矩阵。
所述的接收链路天线阵的互耦系数矩阵C估计具体为:
将互耦系数矩阵C估计简化为对互耦矩阵表征向量c的估计,
若n=2k+1(k=1,2,...),c={1c1c2…ck|ck…c2c1};
若n=2k(k=1,2,..),c={1c1c2…ck-1ckck-1...c2c1}。
其中ci(i=1,2,...,k)为到圆心角度差为(2π/n)i的两个阵元间的耦合系数;n为圆形天线阵元数,k为对应的独立元素个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223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