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建筑物的通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009794.8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8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A.巴尔博迪维纳迪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16K7/06;F16K31/53;F16K3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肖日松;严志军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意大利;I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建筑物 通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配备有阀,该阀用于开启和闭合用于空气流通过的孔口。
背景技术
用于建筑物的通风装置一般配备有第一风扇单元和第二风扇单元,第一风扇单元生成方向从内向外的第一空气流,第二风扇单元生成方向从外向内的第二空气流。两个空气流通常以相互换热的关系布置在换热器内,以用于回收方向向外的空气流的热能。
此类型的换气装置可配备有阀装置,以闭合与建筑物外部连通的孔口中的一方或双方。阀装置可设想使用可动隔板(movable partition)来用于开启和闭合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孔口。
设想用于开启和闭合孔口的可动隔板的解决方案由于需要提供与可动隔板的开启和闭合行程相等的自由空间而具有较大的占据区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其具有阀用于开启和闭合用于空气流通过的孔口,且具有较小占据区域。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如下装置来实现,该装置具有形成权利要求1的主题的特征。
权利要求形成关于本发明而提供的公开内容的整体部分。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照仅仅作为非限制性实例而给出的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 图2为由图1中的箭头II指出的阀装置的透视图,
- 图3和图4分别为示出处于部分闭合状态和完全闭合状态的图2的阀装置的透视图,
- 图5为由图2中的箭头V指出的阀元件的截面,并且
- 图6为图5的阀元件的分解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数字1指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建筑物的换气装置。装置1包括外壳,外壳包括底座2和盖3,外壳可由刚性注射成型塑料材料制成。
装置1意图安装在建筑物的内部环境中,以便在回收输送至外部的空气流能量的情况下执行换气。装置1意图固定于外周墙壁,且借助于形成在外周墙壁中的一对孔来与外部环境连通。
底座2包括内部入口开口4、内部出口开口5、外部入口开口6和外部出口开口7。外部入口开口6和外部出口开口7与形成在外周墙壁中的孔连通。
外部入口开口6和外部出口开口7与构造成气密性地闭合开口6、7的阀装置8相关联。
底座2容纳换热器11,换热器11具有与内部入口开口4连通的第一入口12、与内部出口开口5连通的第一出口13、与外部入口开口6连通的第二入口14、和与外部出口开口7连通的第二出口15。
换气装置1包括第一风扇单元16和第二风扇单元17,第一风扇单元16生成方向从内部入口开口4朝外部出口开口7的第一空气流F1,第二风扇单元17生成方向从外部入口开口6朝内部出口开口5的第二空气流F2。第一空气流F1与第二空气流F2处于在换热器11中相互换热的关系。在冬季,当内部环境的温度大于外部环境的温度时,方向向外的空气流F1将热传递至方向向内的空气流F2。在夏季,当内部环境得到调节且处于低于外部温度的温度时,方向向外的空气流F1冷却方向向内的空气流F2。
在所示的实例中,第一风扇单元16和第二风扇单元17收纳在处于缓冲物形式的弹性支承件18中,支承件18配备有用于收纳风扇单元16、17的支座和用于空气流F1和F2通过的管道。
参看图2至6,阀装置10包括板9(例如金属片),板9固定于底座2(图1)的底壁10。
板9具有用于空气流F1和F2通过的两个开口6、7。相应的阀元件19与各个开口6、7相关联。
参看图5和6,各个阀元件19包括固定冠齿轮21、可旋转冠齿轮20和柔性衬套22。固定冠齿轮21和可旋转冠齿轮20具有相应的开口24、26,开口24、26与彼此对准且沿靠板9的相应开口6、7而布置。在所示的实例中,固定冠齿轮21紧固于支承件28(图2-4),支承件28又紧固于板9。优选地,固定冠齿轮21和可旋转冠齿轮20以此种方式借助于螺纹联接30连接在一起,以便跟随可旋转冠齿轮20的围绕轴线A的旋转,还获得齿轮21、20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移。
柔性衬套22由柔性且弹性材料的薄管形膜构成,诸如乳胶等。衬套22具有两个相对端部,其分别附接于固定冠齿轮21和可旋转冠齿轮20。优选地,柔性衬套22的相对端部固定于两个O形环32、34,O形环32、34插入相应的凹槽36、38内,凹槽36、38形成在固定冠齿轮21和可旋转冠齿轮2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山有限公司,未经特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97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