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出管共用的低功耗高压驱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006056.8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61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30 |
发明(设计)人: | 吴虹;李海松;陶平;易扬波;张立新;陈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28 | 分类号: | G09G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邵骅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出 共用 功耗 高压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DP驱动芯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出管共用的低功耗高压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平板显示器具有完全平面化、轻、薄、省电等特点,符合未来图像显示器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发展迅猛。作为在21世纪仍被广泛使用的主流平板显示技术之一,等离子技术其实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全球第一台等离子显示设备诞生于1964年的美国。由于等离子技术自身具有的巨大优势,其在各领域迅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PDP等离子电视就是一个方面。
在平板电视领域,等离子技术较液晶技术更优秀。从技术原理角度,等离子技术在多方面超越液晶,更适合作为电视使用。比如在屏幕的响应时间方面,等离子是微秒级(百万分之一秒),液晶处于毫秒级(千分之一秒),所以,等离子电视播放快速变化的画面时不存在“拖影现象”;在颜色的表现力上,等离子电视迄今最高可以达到5490亿色,而液晶只可以达到10.7亿色,因此等离子画面的真实度更胜一筹。
在各类显示电路系统中,高压驱动电路是比较关键的部分,出色的驱动电路甚至可以弥补显示屏的性能缺陷,提高显示效果。高压驱动电路包括寻址驱动电路、扫描驱动电路和维持驱动电路等。
芯片功耗主要包括逻辑部分功耗和高压驱动功耗部分。一般要求逻辑部分功耗小于20mW,高压部分功耗小于200mW。随着芯片输出路数的增加以及频率的提高,功耗也显著增加,高压部分的功耗已经远大于200mW。由于显示器件长期工作在高压状态,功耗过大会导致电路过热,引起系统不稳定。降低芯片功耗已经成为芯片设计的主要任务。
节能环保是二十一世纪的一切技术发展的核心,而能够有效减少芯片的面积,在同等工艺条件下,降低芯片的制造成本,同时减低芯片功耗,也是实现环保的一种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有效的减小芯片的面积、降低芯片功耗的输出管共用的低功耗高压驱动电路。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出管共用的低功耗高压驱动电路,包括用于驱动上驱动管栅极的电平转换电路、上驱动管和多个下驱动管;所述下驱动管由独立的低压控制信号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下驱动管共用一个上驱动管,每个下驱动管与上驱动管之间通过隔离二极管隔离。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驱动电路每路输出OUT与各自的下驱动管漏极相连,并通过隔离二极管与共用的上驱动管漏极相连,所有输出OUT之间通过一个正向二极管、一个反向二极管隔离。
更进一步的:所述高压驱动电路包括多组电平转换电路、上驱动管和多个下驱动管;每一组的多个输出OUT状态相同。
上述输出OUT状态为全高、全低和高阻。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由于相关输出(同组输出)之间共用了输出级上驱动管以及相关的栅极驱动电路,所以可以有效的减少输出上驱动管所占芯片面积的比例,同时降低了芯片功耗,从而减少整体芯片的面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单路高压驱动电路图。
图2是采用传统驱动电路的6路输出驱动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低功耗高压驱动电路图。
图4是采用3组本发明6路输出驱动电路图。
图5是传统输出级电路逐行扫描时的各路输出的输出波形。
图6是本发明提及的输出级电路逐行扫描时各路输出上的输出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简化说明,在以下的电路示意图中都省去了输出上驱动管的电平转化电路,这里只针对高压输出级电路进行描述和讨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芯朋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60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