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电主轴的角接触轴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5956.0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75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谭义银;刘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58 | 分类号: | F16C33/58;H02K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徐永雷 |
地址: | 214028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主轴 接触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电主轴的角接触轴承。
背景技术
电主轴是现代高速切削新兴的产物,其具有高精度、高转速的特点。电主轴的支承安装一般都是采用角接触轴承按照“前二后一”方式布置,即电主轴前端通过两套DT配对的角接触轴承支承,电主轴后端采用一套角接触轴承支承,然后用弹簧预紧。目前该结构使用广泛,但是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80%的电主轴轴承都是后端的角接触轴承提前失效,不管是用进口的还是用国产的轴承都是这样的情况。申请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导致后端的角接触轴承产生失效的根本原因是电主轴在换刀时由于气动推力的作用,导致轴承外圈与轴承座之间产生游动,在每次卸载后,是靠弹簧复位产生推力,使轴承外圈回复到原位。容易使轴承产生倾斜,在高速运转时沟道内部局部受力,导致角接触轴承早期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电主轴的角接触轴承,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对角接触轴承的外圈进行加宽设计,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用于电主轴的角接触轴承,包括同轴设置的外圈和内圈,外圈与内圈之间装配第一密封圈、保持架、滚动体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外圈内孔圆周面上由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为第一密封槽、外引导保持架引导面、装球锁口面和第二密封槽,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分别装在第一密封槽、第二密封槽内,滚动体通过保持架安装在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第二端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加宽,在外圈的外圆柱面上设有储油槽,在外圈延伸加宽部分的内孔圆周面上设有散热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油槽设置在外圈外圆柱面的中间部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槽紧邻第二密封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通过对角接触轴承的外圈进行加宽设计,轴承在产生轴向窜动时更能够保持与轴心平行的状态,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外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用于电主轴的角接触轴承主要由外圈1、第一密封圈2、保持架3、内圈4、滚动体5和第二密封圈6组成。
如图1所示,所述外圈1和内圈4同轴设置,第一密封圈2、保持架3、滚动体5和第二密封圈6装配在外圈1与内圈4之间,所述外圈1内孔圆周面上由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为第一密封槽1a、外引导保持架引导面1b、装球锁口面1c和第二密封槽1d,第一密封圈2、第二密封圈6分别装在第一密封槽1a、第二密封槽1d内,滚动体5通过保持架3安装在第一密封圈2和第二密封圈6之间;所述外圈1第二端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加宽,在外圈1的外圆柱面上设有用来存放油脂的储油槽1e,在外圈1延伸加宽部分的内孔圆周面上设有一用来增加散热空间的散热槽1f。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储油槽1e优选设置在外圈1外圆柱面的中间部位。所述散热槽1f紧邻第二密封槽1d。由于角接触轴承的外圈1进行加宽设计,轴承在产生轴向窜动时更能够保持与轴心平行的状态,提高了轴承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59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含硅负极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聚四氟乙烯薄膜带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