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铁移动用户感知优化分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5190.6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681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潘海峰;把小鹏;江菲;杜喜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洛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铁 移动用户 感知 优化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铁移动用户感知优化分析方法及系统,该系统包括27个功能模块,该系统通过速度等算法,对隧道内外地铁用户、服务小区、异常事件进行定位分析,地铁覆盖质量情况在地理地图上栅格化高精度呈现,能够帮助运营商对各个省份地市所有地铁交通线路进行全局实时监控,并能针对某条地铁交通线路建立专项优化,评估当用户在地铁上以较高的速度移动时网络的服务情况、隧道内外地铁基站服务状态以及用户感知,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预测地铁交通线路风险路段,使运营商优化工作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地铁交通乘坐用户的感知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地铁移动网络优化及客户服务领域。
背景技术
地下铁道交通简称地铁。它是采用在地下挖隧道,运用有轨电力机车牵引,除为方便乘客,在地面每隔一段距离建一个出进站口外,一般不占用城市宝贵土地和空间。既不对地面构成任何环境污染,又可以为乘客躲避城市嘈杂烦躁的空间提供良好环境。乘座过地铁的人,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快捷、准时、方便、舒适、宁静、安全等。据悉,地铁的时速一般在100公里以上。除高速公路行驶的高级轿车外,它的运行速度几乎超过了路面的所有交通工具。地铁的运量,一般比公共汽车大7至10倍。
地铁,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而且是解决大都市交通紧张状况最理想的交通方式。最新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地铁建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在几百万和千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里,已经拥有或正在建设地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深圳、武汉、南京、重庆和长春等。
目前在已经建设地铁的城市,地铁已经逐渐成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网络优化和无线维护工作中,运营商对地铁的通信质量也越来越关注。但是由于地铁线路多处地下隧道,且覆盖里程长、运行速度快、车厢封闭导致无线环境复杂等因素,地铁优化工作也成为运营商的一大难点。传统上一直采用派员上车测试的方式,由于上述地铁的特殊性,一直存在GPS无法定位导致测试准确性降低且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我们一直在寻求一种能更全面、更高效地对地铁通信质量进行监控和优化分析的方法和手段。
地铁移动用户感知系统软件能够在网络众多呼叫中,通过速度等算法,将发生在地铁上的呼叫进行捕获和高精度栅格化定位,进而通过对这些发生在地铁上的呼叫进行统计分析,便可以实现24小时的地铁交通线路全程监控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交通线路移动用户感知优化分析方法,利用地铁车厢内用户通信过程中产生的真实数据,可以对各省、各地市所有地铁交通线路的通信质量、基站服务状态、用户感知情况进行实时并且长期的跟踪,指导优化人员有重点的去优化地铁的某些区域,帮助运营商掌握地铁交通线路的通信情况,提高地铁乘客在道路上的感知度。
本发明的地铁移动用户感知优化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地铁数字道路管理,该步骤利用数字地图的技术在系统中模拟现实各省、各地市地铁交通线路地理信息;
步骤2:地铁基站数据管理,该步骤管理移动网络中的基站分布,并利用数字地图的技术在系统中地理呈现基站;
步骤3:信令数据采集,本系统适用于3G WCDMA,其中3G网络信令数据采集Iub、IuPs、IuCs、Iur接口;
步骤4:用户呼叫记录识别,该步骤分析出移动网络中每个呼叫的呼叫记录;
步骤5:地铁呼叫记录筛选,该步骤将从海量的呼叫记录中筛选出发生在地铁每趟车上的呼叫;
步骤6:地铁信号覆盖评估,该步骤根据基站的分布情况,评估地铁交通线路上信号整体覆盖情况,栅格化地理地图呈现,以20米为单位;
步骤7:按业务类型评估服务质量,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服务质量评估,业务类型分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洛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洛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5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