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004562.3 | 申请日: | 2014-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291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16 |
发明(设计)人: | 张诗军;王志英;吕华辉;邹庆;罗四夕;罗念华;朱州;刘学仪;曹军;葛松;袁捷;关志伟;陈健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贵州广思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 | 分类号: | G06F9/4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06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灵活 调节 编码 生成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编码规则设置模块和调用编码规则进行编码的编码生成模块;
所述编码规则设置模块包括存储至少一种编码规则程序的编码规则数据库和对编码规则进行修改的修改界面;所述修改界面包括编码规则选择子界面和编码规则修改子界面;
所述编码生成模块与编码规则数据库通信连接,调用编码规则数据库中的编码规则,所述编码生成模块还设置有编码信息输入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规则数据库存储有单体编码规则程序、多体编码规则程序和特殊类编码规则程序。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系统的编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编码请求信息输入终端向编码生成模块输入编码请求信息,对编码请求信息进行验证、解析,验证成功则进行下一步,否则返回错误信息;
B.选择编码规则并从编码规则数据库中调用;
C.根据编码规则进行编码,并将生成的编码输出到终端显示;
所述步骤A中,编码生成模块对输入的编码请求信息进行记录,并生成日志;
所述步骤B中,所述编码规则包括单体编码规则、多体编码规则和特殊类编码规则;
所述步骤B中,根据编码请求信息自动的选择编码规则,或者手动的在修改界面上选择编码规则;
所述步骤C中,编码生成模块对生成的编码进行唯一性验证,同时记录编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编码规则生成编码的步骤如下:
X1.选择单体编码规则,分析单体编码规则并判断码段数;
X2.获取码段,判断是否存在码段,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输出编码;
X3.判断码段是否为引用码,是则进行引用码拼接,引用码拼接成功后返回X2,否则获取引用码拼接结果,并获取最大序列码;
X4.将引用码拼接结果与最大序列码进行组装得到编码结果,输出编码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体编码规则生成编码的步骤如下:
S1. 选择多体编码规则,分析多体编码规则并判断码段数;
S2. 获取码段,判断是否存在码段,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输出编码;
S3. 判断码段是否为引用码,是则进行引用码拼接,引用码拼接成功后返回S2,否则进入下一步;
S4.判断码段是否为空,是则获取引用码拼接结果,并获取最大序列码,进入下一步,否则获取引用码拼接结果,进入下一步;
S5.拼接引用码和序列码,返回S2。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殊类编码规则生成编码的步骤如下:
K1. 选择特殊类编码规则,分析特殊类编码规则并判断码段数;
K2. 获取码段,判断是否存在码段,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输出编码;
K3. 判断码段是否为引用码,是则进行引用码拼接,引用码拼接成功后返回K2,否则进入下一步;
K4.判断码段是否为空,是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获取引用码拼接结果与当前编码的首位进行拼接,再进入下一步;
K5.获取引用码拼接结果,并获取最大序列码,进入下一步;
K6.编码拼接,并判断是否批次项目,是则在当前编码后添加批次特殊符号,然后返回K5,否则直接输出编码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K6中,只进行一次是否批次项目的判断。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最大序列码时,判断是否已经存在序列码,是则将已存在的序列码的最大值加1生成新的序列码,保存并返回新的序列码,否则返回序列码的初始码。
9.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可灵活调节的编码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请求信息包括控制编码生成个数的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贵州广思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贵州广思信息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00456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包钢线表面应力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户外的易捆绑减震光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