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缠网组件和包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9864.0 | 申请日: | 2013-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7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S·L·艾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TAMA塑料工业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C09J7/38;B65D65/14;B32B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3 | 代理人: | 康健;王思琪 |
地址: | 以色列*** | 国省代码: | 以色列;IL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缠网 组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缠网(11),其具有横向带组件(12),所述横向带组件(12)从双面剥离膜(13)上剥离并按长度切割。所述带组件(12)包含粘合至包缠网(11)的双面粘合带部分(14);以及粘合带层压体部分(15),其具有覆盖双面粘合带部分(14)的剥离表面。在将网(11)卷起时,粘合带(15)的暴露的粘合剂层(17)永久粘附至网(11)的背面(24)。包缠网组件(10)通过从积聚卷筒上解绕而展开成打包用组件。在网(11)从积聚卷筒(23)上解绕时,剥离力施加至带组件(12),导致粘合带部分(14)和双面粘合带部分(15)分离。这呈现了暴露的粘合剂层(20),由此使网(11)可在其自身上闭合以便将诸如棉等产品的包缠闭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缠网组件和采用该包缠网组件的包缠方法。本发明具体应用于现场打包棉花的包缠膜组件和方法,且出于说明的目的,将针对此应用描述本发明。然而,我们设想本发明可用于其它应用中,例如包缠货盘、货物卷和其它类似应用。
背景技术
本说明书中对任何现有技术的引用并不且不应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所引用的现有技术构成澳大利亚的部分公知常识。
AU2003292463(B2)公开了一种使用由预定长度的单独的包缠部构成的包缠材料来包缠物品的方法和材料。所述包缠部利用Z锁系统在其末端贴合和剥离。该Z锁系统使包缠部在制造期间保持在一起,但也可以使包缠部在包缠过程中在所需点容易地剥离或分离。所述包缠部的分离暴露出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用于在包缠周期结束时使至少一个包缠部与被包缠的物品牢固地粘合。
所述包缠材料的基本特征为:多个第一包缠部;多个第二包缠部,所述多个第一包缠部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多个第二包缠部中的至少一个在它们各自的侧端粘合以形成至少一个粘合的包缠段;至少一个层压部,其能够在包缠周期期间将所述多个第一包缠部中的至少一个和所述多个第二包缠部中的至少一个保持在一起并随后将它们剥离,其中多个粘合的包缠段一起形成连续的包缠材料卷。
AU2005300259(B2)公开了一种使用由预定长度的单独的包缠部构成的包缠材料来包缠物品的方法和材料。所述包缠部利用包含离散层压体的Z锁系统在其末端贴合和剥离。Z锁系统的离散层压体将包缠部在制造期间保持在一起,但也可以使包缠部在包缠过程中在所需点容易地剥离或分离。所述包缠部的分离暴露出粘合剂,所述粘合剂用于在包缠周期结束时使至少一个包缠部与被包缠的物品牢固地粘合。
此发明的基本特征为一种包缠材料,其包含:第一包缠部,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第二包缠部,其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该第一端和相对的第二端对应于所述第一包缠部的第一端和相对第二端;离散层压体,其包含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衬底,所述第一和第二部分各自具有在其上的粘合剂,所述离散层压体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包缠部的所述第一端之间形成永久粘合,并且所述离散层压体的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包缠部的所述相对第二端之间形成可剥离的粘合,以便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包缠部保持在一起,由此形成连续的包缠材料,当用所述连续包缠材料包缠物品时,所述第一包缠部通过在所述层压体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二包缠部的所述相对第二端之间的所述可剥离的粘合而从所述第二包缠部剥离,并且所述第一包缠部的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包缠部的所述第二端或所述离散层压体中的一个回折到其自身上。
另一方面的区别在于:具有多个包缠部,其各自具有第一端和相对第二端。
另一方面具有:右包缠部,其具有回折在其自身上以形成V型折叠的第一端和相对第二端;以及左包缠部,其具有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包缠部的所述第一端的一部分所述V型折叠重叠的相对第二端,在此情况下的离散层压体的第一部分永久粘附至所述V型折叠的表面,且其第二部分可剥离地粘附至左包缠部的相对第二端的表面,由此形成连续的包缠材料网,其在包缠周期期间从所述连续的包缠材料网上剥离所述右包缠部,并且当在包缠周期期间用所述右包缠部包缠物品时,所述离散层压体的所述第二部分从所述左包缠部的相应的相对第二端剥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AMA塑料工业,未经TAMA塑料工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9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烷基全氟烯烃醚及其混合物在高温热泵中的用途
- 下一篇:粘接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