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在两个电信设备之间转移呼叫的耳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8245.X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92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比约恩·埃克纳;莉萨·勒尔贝克·卡姆斯特鲁普;卡斯滕·达尔·安德森;布赖恩·科弗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GN奈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247 | 分类号: | H04M1/247;H04M1/253;H04M1/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陈鹏 |
地址: | 丹麦巴*** | 国省代码: | 丹麦;DK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两个 电信设备 之间 转移 呼叫 耳机 系统 | ||
一种耳机系统(1),该耳机系统(1)包括:第一电信设备(3),包括台式电话或安装有软电话的计算机(4);第二电信设备,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6);以及耳机(2),包括具有第一连接器(7)的线(5),通过该具有第一连接器(7)的线(5),耳机(2)被适配为可交换地连接至第一电信设备(3)和第二电信设备(6)。耳机系统(1)被适配为当第一连接器(7)从第一电信设备(3)中拔出时,将呼叫从第一电信设备(3)转移至第二电信设备(6)。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外部设备(8),该外部设备(8)包括:第二连接器(31),附接至耳机(2)的第一连接器(7);装置(9、10),用于将外部设备(8)连接至安装有软电话的个人计算机(4);控制器(36),被适配为当第一连接器(7)从第二连接器(31)中拔出时,向软电话发送呼叫转移控制信号;由此,第一电信设备(4)上的活跃呼叫被转移至第二电信设备(6)。
技术领域
本本公开涉及一种耳机系统,该耳机系统包括:
‐第一电信设备,包括台式电话或安装有软电话的计算机,
‐第二电信设备,诸如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
‐耳机,包括具有第一连接器的线,通过该具有第一连接器的线,耳机被适配为可交换地连接至第一电信设备以及第二电信设备。
本公开还涉及一种外部设备,该外部设备包括:
‐第二连接器,附接至耳机的第一连接器,
‐用于将外部设备连接至个人计算机的装置,该装置安装有软电话,
‐控制器,被适配为当第一连接器从第二连接器中拔出时,向软电话发送呼叫转移控制信号,由此在第一电信设备上的活跃呼叫被转移至第二电信设备。
背景技术
如今,世界上许多人使用多种不同的电信设备,诸如PSTN台式电话、IP台式电话、PC软电话、以及智能电话等。近年来,尤其是智能电话和IP电话(IP台式电话和PC软电话)已变得很流行。智能电话和移动电话的优势在于用户在与其他呼叫参与者对话时可四处走动。PSTN和IP电话的优势在于其通常以低价格和高音频质量提供呼叫。当使用PSTN或IP电话呼叫的用户必须离开桌子时(诸如,可能开车回家或开会),他就必须终止呼叫,然后在移动电话上继续该呼叫。这样很麻烦而且非常耗时。他可能能够转移呼叫,但这需要人工交互。
US 2011/0207447(Plantronics Inc)公开了一种耳机系统,该耳机系统使得用户通过进入耳机的呼叫转换模式而无缝地将呼叫从第一电信设备转移至第二电信设备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改进的方式将电话呼叫从第一电信设备转移至第二电信设备的耳机系统。根据本发明的耳机系统的特征在于:该耳机系统被适配为当第一连接器与第一电信设备断开连接或从第一电信设备拔出时,将呼叫从第一电信设备转移至第二电信设备。如果用户使用他的耳机(用于PC软电话上的电话呼叫)作为第一电信设备并且想离开桌子,他可以仅拔出耳机线,由此呼叫自动转移至他的移动电话。然后,在他离开他的桌子时,他可继续他的对话。他甚至可以将耳机插入他的智能电话,并且也在他的移动电话上使用耳机。智能电话也可被适配为当耳机从智能电话拔出时,将呼叫转移至PC软电话。
第一电信设备可包括在其上安装有软电话的主设备,诸如,台式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
主设备可包括耳机端口或串行端口,并且软电话可被适配为当第一连接器从耳机端口或串行端口拔出时,将呼叫转移至第二电信设备。
耳机端口可以是标准3.5mm 4-导体TRRS(尖端/环/环/套筒)插座,该TRRS插座在尖端上具有左音频、在第一环上具有右音频、在第二环上具有接地、并且在套筒上具有麦克风。这个标准由苹果、HTC、最新诺基亚、最新三星、最新索尼(2012+)、以及大部分安卓电话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N奈康有限公司,未经GN奈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82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