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7344.6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37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外囿圭介;青山丰;田中航祐;松田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F28D1/047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11038 | 代理人: | 李鹏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大厦用多联空调为代表的空调装置具备相对于室外机(热源机)并联连接有单独运转的多个室内机的制冷剂回路(制冷循环)。一般来讲,在这样的空调装置中,通过采用四通阀等切换制冷剂回路的流路,能够进行制冷运转以及制热运转。室内机具备进行在制冷剂回路流通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室外机具备进行在制冷剂回路流通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在进行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在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以往,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中,在各制冷剂路径各自的下游部分别设置液相部(使冷凝后的液相制冷剂过冷却的部分),在从各制冷剂路径流出的液相制冷剂合流的合流部,要确保必要的液体温度(必要的热焓)。
另外,作为热交换器的传热管存在使用扁平管的情况。扁平管相比圆管,可获得更高的传热效率,而且能够以高密度安装于热交换器。但是,扁平管的内部流路为细管,因而特别是在被用作蒸发器时的制冷剂摩擦压力损失变大。作为其对策,相比使用了圆管的热交换器,在使用了扁平管的热交换器中增加相互并联设置的制冷剂路径数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98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使用了扁平管的热交换器中,若在部分负荷运转时(低负荷运转时)等制冷剂流量减少,则各制冷剂路径的流速降低显著。此外,由于扁平管高密度安装且效率高,因而使用了扁平管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容量(AK值)变大。由此,由于在各制冷剂路径中液相部所占比例增加,其结果产生了热交换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的空调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并列配置的扁平形状的多根传热管,并且至少被用作制冷循环的冷凝器;和送风机,该送风机生成以规定的风速分布经过上述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流,上述热交换器进行在上述传热管流通的制冷剂与上述空气的热交换,上述热交换器具有由一根或者多根上述传热管分别构成的多个制冷剂路径,上述多个制冷剂路径包括:使气体制冷剂流入并作为二相制冷剂流出的多个第1制冷剂路径;和使从上述多个第1制冷剂路径流出的二相制冷剂流入并作为过冷却液体制冷剂流出的多个第2制冷剂路径,上述多个第2制冷剂路径配置在相比上述多个第1制冷剂路径上述空气的风速更小的区域。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第1制冷剂路径配置在风速相对较大的区域,将第2制冷剂路径配置在风速相对较小的区域,能够减小传热管20内的液相部所占比例,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内的制冷剂的干度与依靠制冷剂获得的热传递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表面的风速分布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管外热传递率αo与风速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经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单相部以及二相部的空气的风量与热通过率之间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中的风速分布与传热管内的制冷剂状态之间关系的影像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路径模型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空调装置100的热源侧热交换器3中的连结管24a与传热管20的连接构造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73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