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76197.0 | 申请日: | 2013-05-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93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9 |
发明(设计)人: | 小岛洋一郎;末次健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4/224 | 分类号: | H01G4/224;H01G2/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王大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层叠体构成的层叠型的薄膜电容器的改良,该层叠体具有交替层叠至少一片树脂制的电介质膜和多片金属蒸镀膜而成的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中使用电容器,近年来,为了应对针对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的小型化的要求,逐渐大量地使用薄膜电容器作为上述电容器。
这样的薄膜电容器包括多种结构,作为其中一种,已知例如日本特开平9-153434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中公开的那样的层叠型的薄膜电容器。该薄膜电容器通过以下方式构成:以树脂膜和金属蒸镀膜交替取位的方式、层叠在作为电介质膜的树脂膜的单面或两面上设置金属蒸镀膜而构成的金属化膜,使用由此形成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的金属化膜的层叠方向两侧的面上,分别进一步层叠保护膜,形成薄膜电容器元件,另一方面,于在与上述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层叠体的层叠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金属喷镀电极。
另外,例如,在日本特开2011-181885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还提出了可进一步小型化的薄膜电容器,其通过以下方式构成:使用由能以纳米级的膜厚进行成膜的、蒸镀聚合膜形成的电介质膜和金属蒸镀膜的层叠体,在该层叠体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层叠保护膜,形成薄膜电容器元件,另一方面,在上述薄膜电容器元件的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金属喷镀电极。
总之,以往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通常通过以下方式构成:交替层叠至少一片树脂制的电介质膜和多片金属蒸镀膜而形成层叠体,在包含该层叠体的薄膜电容器元件的电介质膜与金属蒸镀膜的层叠方向两侧的面上,分别进一步层叠保护膜,另一方面,在上述薄膜电容器元件的一对侧面上,分别形成金属喷镀电极。
但是,对于上述以往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而言,除了形成有金属喷镀电极的两个侧面之外的剩余的两个侧面、即与形成有金属喷镀电极的两个侧面邻接的其它的两个侧面暴露在外部。因此,若直接使用这样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则不仅从暴露在外部的侧面产生大量的漏电流,而且水蒸气等气体从上述侧面侵入到薄膜电容器内部,导致电介质膜、金属蒸镀膜等发生劣化,结果,电容器性能可能降低。另外,近年来,为了实现层叠型薄膜电容器的小型化,电介质膜逐渐进一步薄形化。因此,对于这样的层叠型薄膜电容器而言,隔着电介质膜相互相邻的金属蒸镀膜之间的爬电距离(creepagedistance)变短,因此存在以下倾向:在这些相互相邻的金属蒸镀膜之间变得容易导电,耐电压降低。
因此,例如,如日本特开2003-338424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中公开那样,目前为止,为了将如上所述问题的发生防患于未然,采取了如下对策,即,将薄膜电容器收纳于电容器外壳内,而且,在上述薄膜电容器与电容器外壳的内面之间填充环氧树脂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由此从外部隔断与形成有金属喷镀电极的侧面相邻的侧面。然而,这样的将薄膜电容器与填充树脂一同收纳到薄膜电容器外壳内的、所谓带有外壳的薄膜电容器,具有电容器外壳,因此其与之相应地大型化,另外,无法避免额外成本的增加。
上述情况下,例如日本特公平5-63094号公报(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下述薄膜电容器,所述薄膜电容器中在除了形成金属喷镀电极的两个侧面之外的薄膜电容器元件(金属化膜的层叠体)的剩余的两个侧面上,分别形成被覆上述剩余的两个侧面的整面的覆盖膜。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可在不将薄膜电容器收纳到电容器外壳内的情况下,从外部隔断与形成有金属喷镀电极的侧面相邻的侧面。
然而,本发明人从多种角度针对具有上述结构的薄膜电容器、即在裸露的侧面上形成有覆盖膜的、所谓带有覆盖膜的薄膜电容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上述带有覆盖膜的薄膜电容器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
即,在以往的带有覆盖膜的薄膜电容器中,电介质膜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热塑性树脂构成,另一方面,覆盖膜由与电介质膜的构成树脂的种类完全不同的环氧类的热固性树脂构成。因此,无法充分确保与薄膜电容器的覆盖膜形成面对应的位于电介质膜的端部的侧面与覆盖膜之间的密合性,在上述电介质膜的侧面与覆盖膜之间不可避免地形成微细的缝隙。而且,基于上述原因,对于上述以往的带有覆盖膜的薄膜电容器而言,水蒸气、空气等侵入到在电介质膜的侧面与覆盖膜之间形成的微细的缝隙内,结果,可靠地防止下述问题的发生是极其困难的,即,电介质膜、金属蒸镀膜的因与水蒸气接触而导致的劣化的问题、因在金属蒸镀膜之间的放电而导致的耐电压降低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34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81885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小岛冲压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61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护器件
- 下一篇:具有径向磁化强度和增强的机械强度的环形烧结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