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5474.6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22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山泽英人;冈崎正吾;川合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0 | 分类号: | B32B27/30;B29C39/10;C08F220/20;C08F290/06;G09F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金鲜英;涂琪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被膜 质量份 多官能单体 树脂层叠体 固化性组合物 二季戊四醇 丙烯酸酯 丙烯酰基 树脂基材 显示器前面板 聚合引发剂 膜厚 固化 制造 | ||
一种树脂层叠体,其是包含固化被膜和树脂基材的树脂层叠体,该固化被膜是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含有(A)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B)除了上述(A)成分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C)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和(D)聚合引发剂,并且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0~50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5~35质量份,该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2~40μm,并且该固化被膜层叠于该树脂基材的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5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103769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至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保护CRT显示装置、液晶电视、移动电话等各种显示器的表面,使用具有透明性的玻璃板、树脂板作为显示器前面板。此外,最近,大多采用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
作为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所使用的显示器前面板,使用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优异的玻璃板。在将玻璃板用作显示器前面板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低成本化和轻量化,需要进行薄板化,由于薄玻璃板容易发生破裂,因此正在研究使用能够低成本化和轻量化的树脂板的显示器前面板。此外,最近对具有各种形状的显示器前面板也存在需求,从而正在研究使用即使需要设计加工性也比玻璃的加工性优异的树脂板的显示器前面板。
然而,由于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板比玻璃软,因此容易产生由刮擦等引起的损伤。
作为提高树脂板的表面的耐擦伤性、表面硬度的方法,已知将使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性单体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交联被膜形成于基材表面的方法。
作为提高树脂板的表面的耐擦伤性、表面硬度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利用活性能量射线使含有特定多官能性单体的被覆材组合物在空气中固化,使交联固化被膜形成于合成树脂成型品的表面,从而得到具有耐磨耗性、表面平滑性、挠性、耐热性、耐溶剂性、耐久性及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的表面的合成树脂成型品。
然而,由于上述被覆材组合物在空气中固化,因此容易产生如下表面缺陷, 即由空气中的尘埃或粉尘引起的麻点、涂布工序中产生的流动模样等。此外,由于使用能够在空气中固化的被覆材组合物,因此在利用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时,存在容易受到由氧导致的固化阻碍这样的问题。进一步地,溶剂会在交联固化被膜的固化、干燥工序中挥发,从近年来受到特别关注的地球环境保护这样的观点考虑,也不优选。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提出了:具有如下工序的丙烯酸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固化于铸模内面的至少一部分,然后将丙烯酸树脂的原料注入上述铸模中进行浇铸聚合。
就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丙烯酸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而言,由于铸模面被转印,因此能够得到表面状态被大幅改善、并且不存在由氧阻碍导致的硬度降低的表面固化处理板。然而,显示器前面板所设置的固化被膜虽然耐擦伤性优异,但仍不能说表面硬度充分,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此外,在将层叠改善了表面硬度的固化被膜的层叠体用作显示器前面板的情况下,在操作层叠体时容易产生裂纹,从而难以将树脂层叠体用作用于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的显示器前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97,6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48,0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54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供热水装置
- 下一篇:鼻套管组件和相关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