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侧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4857.1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0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4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42 | 分类号: | H01R13/42;B60L11/18;H01R13/04;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权太白,谢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充电时与充电用连接器嵌合的车辆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这种车辆侧连接器的一例,公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连接器。该连接器为,在以与在车身开口的供电口相对的方式安装的壳体排列形成多个端子收纳室,与从蓄电池侧引出的电线的末端连接的例如圆针型端子从后方插入并收纳于对应的端子收纳室的结构,与电源连接的充电用连接器嵌合于该车辆侧连接器,从而对蓄电池充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9039号公报
然而近些年,特别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因为要实现蓄电池的高容量化等而导致发动机室内过密,从而发生在车辆侧连接器的后表面无法获得用于引出电线的充分的空间的情况。因此,考虑通过将从车辆侧连接器的后表面引出的电线直角地弯折来实现节省空间,但是电线以大曲率(小曲率半径)弯折的话存在着断线等危险,因而存在限度,实际情况是未实现充分的节省空间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壳体的后表面侧的电线布线的进一步的节省空间化。
本发明是一种车辆侧连接器,为了对搭载于车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与充电用连接器嵌合,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以所述充电用连接器能够从前方嵌合的方式设置于车辆;端子配件,与从包括所述蓄电池的车辆内引出的多根电线分别连接;以及多个端子收纳室,从后方插入设置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各端子配件并进行收纳,所述端子配件是弯曲形成的圆针型端子,其在一端侧具有与设置于所述充电用连接器的充电用端子连接的端子连接部,在另一端侧具有压接于所述电线的末端的电线连接部,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端子连接部被防脱地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
由于是将端子配件弯折形成的,因此能够在与端子收纳室呈直角的方向上布线而不必使电线自身弯折,结果是能够实现壳体的后表面的节省空间化。而且,端子配件为圆针型端子,能够使电线连接部在端子收纳室内绕轴线转动,因此能够简单地应对在壳体的后表面电线被向放射方向引出的情况下的引出方向的多样化。
另外,优选如下的结构。
(1)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基端侧安装有与所述端子收纳室的入口紧贴的密封环。能够允许端子配件绕端子连接部的轴心转动,且能够使端子收纳室相对于外部防水。
(2)在所述端子配件的弯曲部的外周设有合成树脂制的绝缘筒部。在端子配件以紧密的形态配置的情况下等,通过绝缘筒部抵接能够使相邻的端子配件之间可靠地绝缘。
(3)在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端子连接部的基端部形成有被卡定槽,通过将保持器沿径向插入到所述端子连接部的所述被卡定槽而将所述端子配件的所述端子连接部防脱地收纳于所述端子收纳室内,其中,所述绝缘筒部的一端面构成所述被卡定槽的一个槽面。被卡定槽的槽面能够形成为平坦面,能够确保保持器的正确安装。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壳体的后表面侧的电线布线的进一步的节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配对的充电用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车辆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将其前罩卸下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将其护套卸下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与电线的末端连接的车辆侧的电源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其侧视图。
图8是其纵向剖视图。
图9是电源端子的一次成型端子的侧视图。
图10是对一次成型端子进行弯折加工后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电源端子的侧视图。
图12是车辆侧的接地端子的侧视图。
图13是车辆侧的信号用端子的侧视图。
图14是壳体主体的后视图。
图15是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6是其后视图。
图17是其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至图17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为了对搭载于车辆中的蓄电池充电而与配对的充电用连接器1嵌合的车辆侧连接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4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