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铰链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72077.3 | 申请日: | 2013-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38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C-C.侯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崔幼平;董均华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组件 | ||
本公开涉及铰链组件(70)和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10)。铰链组件(70)包括:铰链(40),其用于将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10)的基座构件(20)可枢转地连接到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10)的平板构件(30);致动器(51),其固定到铰链(40);以及支撑构件(50),其经由枢轴(52)可枢转地连接到平板构件(30)。当平板构件(30)相对于基座构件(20)朝打开位置旋转时,支撑构件(50)由致动器(51)致动,旋转远离平板构件(30),并且为平板构件(30)提供额外的支撑。
背景技术
存在一些模拟平板型计算机的功能的膝上型计算机或笔记本计算机,其也被称为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这些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配有触摸屏显示构件,其相对于键盘构件旋转并且触摸屏显示构件面向外以用作平板型计算机。在这些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配置中,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蓄电池在内的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容纳在笔记本计算机的键盘构件(也称为基座构件)中。触摸屏显示构件(也称为平板构件)被铰接到键盘构件,使得触摸屏显示构件能相对于键盘构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旋转。
附图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示例。在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元件及其部件标以相同或类似的标记。参看附图: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透视图,其中平板构件位于相对于基座构件的打开位置。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透视图,其中平板构件位于相对于基座构件的关闭位置。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铰链组件的透视图,其中平板构件位于相对于基座构件的关闭位置。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铰链组件的透视图,其中平板构件位于相对于基座构件的打开位置。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铰链组件的剖视图,其中平板构件位于相对于基座构件的关闭位置。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铰链组件的剖视图,其中平板构件位于相对于基座构件的打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本文所用,诸如“上”、“下”、“前”、“后”、“前导”、“尾随”、“横向”等的方向术语结合所描述的附图的取向使用。由于本文所公开的各种示例的部件可被定位成多种不同的取向,方向术语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还应当理解,附图中所示示例以及本文中用来描述其的特定语言并非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文所示特征的变型和进一步修改以及本文所示原理的附加应用应视为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
在包括基座构件和平板构件的现有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中,由于平板构件重于传统的LCD,当平板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平板构件可能不非常稳定地保持在打开位置。如果打开角度较大,例如大于90度,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将容易倾翻。此外,对于触摸应用来说,如果其平板构件(即,LCD构件)被使用者的手指轻微触摸或接触,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将是不稳定的。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提供了用于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铰链组件,其包括:铰链,其用于将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基座构件可枢转地连接到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的的平板构件;致动器,其固定到铰链;以及支撑构件,其经由枢轴可枢转地连接到平板构件。当平板构件相对于基座构件朝打开位置旋转时,支撑构件又致动器致动,旋转远离平板构件,并且为平板构件提供额外的支撑。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10的透视图,其中平板构件30位于相对于基座构件20的打开位置。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平板-笔记本混合型计算机10的透视图,其中平板构件30位于相对于基座构件20的关闭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未经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72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