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吹塑成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80068200.4 | 申请日: | 2013-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70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森上茂树;田村信之;佐藤澄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 |
主分类号: | B29C49/12 | 分类号: | B29C49/12;B29C49/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田喜庆;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合成树脂制预成形体的吹塑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制的吹塑成型坛体(所说的聚酯瓶)由于发挥众多的卓越特性,因此在多个方面上正在用坛体容器。这种容器通常是在将已注射成型为有底筒状的预成形体加热至能够使拉伸效应显现的温度的状态下用拉伸杆沿纵向拉伸的同时吹入加压后的空气即通过气体吹入使其拉伸变形为膨胀状而成型。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涉及到使用液体代替空气作为加压介质而将预成形体吹塑成型的方法的发明。在这种成型方法中,如果作为液体而使用饮料、化妆品、药品等最终被填充至产品中的内容液,则能够省略填充工序,简化生产线成为可能。
图8是使用液体代替空气作为加压介质而将预成形体吹塑成型的、现有的吹塑成型装置的概略说明图。该装置的主部具有模具101和吹气喷嘴104,相邻配置有加压液体供给部122和液体循环部而作为用于供给加压介质的附属设备。
加压液体供给部122为柱塞泵状,将从加压泵、压缩机等加压装置121经由配管P1所供给的加压介质Fp作为动力源而工作,将加压后的液体L经由配管P2、电磁阀V101并经过吹气喷嘴104内的供给路Fs而供给口筒部32紧密地嵌合于吹气喷嘴104的前端部的预成形体31的内部,通过拉伸杆108的纵拉伸和加压后的液体L的膨胀状拉伸,使预成形体31按照模具101的空腔102的形状成型,从而成型容器4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43129号公报
在这里,在如上所述使用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装置中,在将加压介质更换为不同种液体或更换为空气的所说的工艺转换时,尤其在用于除去附着于吹气喷嘴104的液体的冲洗上需要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吹气喷嘴104实际上由许多部件构成,需要拆解→冲洗(清洗)→再组装这样的工序,开始通过下一种加压介质进行的生产需要长时间,具有导致生产率下降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将在使用液体作为加压介质的吹塑成型装置中能够以短时间实施向不同种介质的工艺转换作为技术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高生产率实施通过多种加压介质进行的成型的吹塑成型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主要结构为如下:一种吹塑成型装置,具有用于吹塑成型的模具、以将有底筒状的预成形体安装于模具的状态与预成形体的口筒部紧密连通的吹气喷嘴以及沿该吹气喷嘴的轴向插穿的拉伸杆,通过利用拉伸杆对预成形体进行的纵拉伸和利用从另外配设的加压液体供给部经由吹气喷嘴所供给的加压的液体对预成形体进行的膨胀状拉伸而成型容器,吹气喷嘴具有支承拉伸杆的姿势的支承部和在轴向上形成有供液体向预成形体供给的供给路并与预成形体的口筒部连通的填充头部,以能够相互装卸的方式在上下方向上连结这些支承部和填充头部。
上述结构将由多个部件构成的吹气喷嘴在上下方向上分割为支承加压介质即液体不会触碰的部分的拉伸杆的姿势的支承部和形成有液体的供给路并且液体会附着、残留的填充头部,通过将填充头部设为譬如说能够更换的卡盒(Cartridge)式,从而在向不同种介质的工艺转换时,能够卸下之前所使用的填充头部,更换为另行准备的不同种介质用填充头部而在短时间内开始通过下一个不同种介质进行的吹塑成型。
然后,卸下的填充头部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拆解→清洗→再组装而为下一次的生产做准备,而关于该清洗,与支承部和填充头部成为一体的现有装置比较,清洗的对象紧凑并且限定于填充头部,因此部件个数也减少,加上能够在其他工序中实施,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清洗。并且,在不损害液体的流动性、整流性、向预成形体的填充性的范围内短且简单地构成形成于填充头部的供给路,从而能够使液体的接触面积和液体的滞留部分变少,能够使填充头部的清洗所需时间更加缩短化。
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其他结构为如下:在上述主要的结构中,在填充头部的供给路的下游侧端部以能够开闭该供给路的方式配设阀门机构,在阀门机构的关闭状态下液体能够在供给路和加压液体供给部中循环,并且在阀门机构的开通状态下加压的液体能够经过供给路而向预成形体内供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未经株式会社吉野工业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82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