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7336.3 | 申请日: | 2013-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49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早川邦洋;川胜孝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67/00 | 分类号: | B01D67/00;B01D61/02;C09K3/00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永康;李英艳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渗透 水化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具有聚环氧烷链的改性聚乙烯醇的逆渗透(RO)膜的亲水化处理法、使用该方法进行了亲水化处理的RO膜、以及RO膜的亲水化处理剂。
背景技术
RO膜,为活用其特性而在以脱盐或浓缩等目的的各种水处理领域中,已广泛实用化。
以往,为了防止因使用而引起的RO膜的透过水量(通量)的下降、脱盐率的下降,已知有使RO膜与聚乙烯醇(PVA)接触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3)。
通过使PVA与RO膜接触,使RO膜亲水化,而维持RO膜的透过性能。也即,PVA由于OH基多,亲水性高,因此,通过使PVA附着于RO膜,使RO膜亲水化,从而抑制了蛋白质等吸附于RO膜并提高耐污染性,其结果是可维持透过性能。
使用PVA的以往的RO膜的亲水化处理中,存在下述问题:(1)在长期使用时,PVA会自RO膜剥离,丧失亲水化效果;(2)PVA附着于RO膜上,因此,与附着前相比RO膜的通量大幅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1-133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3-2808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84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过去的问题,可长期维持亲水化效果,而且可维持较高通量的RO膜及其所用的亲水化处理方法与亲水化处理剂。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解决上述课题而积极研究的结果,基于聚乙二醇与RO膜的吸附性高的见解,发现通过使用具有聚环氧烷链的改性聚乙烯醇,与以往使用的PVA相比,对RO膜的吸附性得到提高,因此,与PVA相比,可长期维持耐污染性。
本发明是基于该见解而达成的,其主旨如下。
[1]一种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使具有聚环氧烷链(polyalkylene oxide chain)的改性聚乙烯醇与逆渗透膜接触。
[2]如[1]所述的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方法,其中,前述改性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为80%以上。
[3]如[1]或[2]所述的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方法,其中,前述聚环氧烷链是聚环氧乙烷链。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方法,其中,在具有液体导入口与液体排出口的容器内以前述逆渗透膜隔开,使自该液体导入口导入的含前述改性聚乙烯醇的水溶液透过该逆渗透膜并从该液体排出口排出,由此来进行通水,由此使该改性聚乙烯醇与该逆渗透膜接触。
[5]如[4]所述的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方法,其中,前述通水时的压力为0.1~0.5MPa。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方法,其中,含前述改性聚乙烯醇的水溶液的改性聚乙烯醇浓度为0.1~5000mg/L。
[7]一种逆渗透膜,其特征在于,其是通过[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方法进行了亲水化处理而成的逆渗透膜。
[8]一种逆渗透膜的亲水化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具有聚环氧烷链的改性聚乙烯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以具有聚环氧烷链的改性聚乙烯醇处理RO膜,可对RO膜赋予亲水性,同时可于长期维持其亲水化效果。而且,如果是具有聚环氧烷链的改性聚乙烯醇,则在可抑制因亲水化处理造成的RO膜的通量的下降以外,与以往的PVA相比,其水溶液的调制也较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3及比较例1、2中的通量的经时变化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RO膜〉
作为本发明所适用的RO膜,可列举出以芳香族聚酰胺为致密层的聚酰胺系RO膜,但也可以以聚酰胺系的纳米过滤膜为对象。也即,本发明中成为处理对象的RO膜是包含纳米过滤膜的广义的RO膜。并且,对于新的膜或使用后的膜、劣化的膜等,也可以没有问题地适用。
RO膜的构造并无特别限制,可使用平膜组件、螺旋型组件、中空丝组件等。
〈具有聚环氧烷链的改性聚乙烯醇〉
本发明中,RO膜的亲水化处理中所用的具有聚环氧烷链的改性聚乙烯醇,是由乙烯醇单元与键结有聚环氧烷基的单元构成,并且视情况进一步含乙酸乙烯酯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栗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栗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73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