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设备,通信方法,集成电路和电子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3335.1 | 申请日: | 2013-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23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增田弘太郎;赤井田徹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7;H04B1/59;H04B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张荣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设备 方法 集成电路 电子仪器 | ||
本技术涉及使得能够降低包含RF标签和读/写器两种功能的通信设备,或其中安装所述通信设备的电子仪器的制造成本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集成电路和电子仪器。当发射电路按第一操作模式,起RFID读/写器作用时,通过进行按照传输数据,改变天线单元的阻抗的负载调制,利用天线单元生成的第一载波,传输数据被传送给通信目的地;当发射电路按第二操作模式,起RFID读/写器的通信目的地作用时,通过进行按照传输数据,改变天线单元的阻抗的负载调制,利用天线单元接收的第二载波,传输数据被传送给RFID读/写器。例如,本技术可应用于包含RF标签和读/写器两种功能的通信设备,或者其中安装所述通信设备的电子仪器。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通信设备,通信方法,集成电路和电子仪器,更具体地,涉及能够降低制成成本的通信设备,通信方法,集成电路和电子仪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RF标签、非接触式IC卡等中使用的称为射频识别(RFID)的技术已普及。例如,RF标签内藏天线,利用微弱的无线电波,与专用读/写器进行近场通信。
在RF标签之中,存在不但具有与专用读/写器通信的RF标签的功能,而且具有与另一个RF标签通信的读/写器的功能的RF标签。这种RF标签按照使用状态,起RF标签或读/写器的作用。
本申请人以前提出一种具有IC卡(RF标签)的功能,和读/写器的功能的通信设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图1图解说明具有RF标签和读/写器两者的功能的通信设备1的结构。
如图1中图解所示,通信设备1包括天线电路11、集成电路12、主控制器13、电源14、振荡电路15和晶体振荡器16。天线电路11包括线圈31和电容器32,构成并联共振电路。电源14向集成电路12和主控制器13供给电力。振荡电路15生成与晶体振荡器16的振动频率对应的频率(13.56MHz)的载波。
集成电路12按照主控制器13的控制,调制传输数据,然后通过天线电路11,把通过调制获得的调制信号传送给通信目的地。此外,集成电路12按照主控制器13的控制,通过天线电路11,接收来自通信目的地的调制信号,并解调所述调制信号。
集成电路12包括控制各个单元的控制单元51,适当地保存各种数据的非易失性存储器52,接收传输数据的数据输入电路53,和输出接收数据的数据输出电路54。控制单元51包括模式控制单元71和通信控制单元72。模式控制单元71按照主控制器13的控制,控制开关55和开关56的开关操作。通信控制单元72不仅控制传输数据和接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而且对数据进行各种处理。
这里,通信设备1的操作模式包括其中通信设备1起读/写器作用的读/写器模式,和其中通信设备1起RF标签作用的标签模式。为此,集成电路12具备充当用于读/写器功能的电路的发射电路57,充当用于RF标签功能的电路的发射电路61,和充当用于这两种功能的电路的接收电路63。
当按读/写器模式进行操作时,发射电路57按照振荡电路15生成的载波,对从通信控制单元72供给的传输数据,进行幅移键控(ASK)(下面称为“ASK调制”)。此时,为了在通过振荡电路15生成载波的同时,通过发射电路57进行ASK调制,必须在低阻抗地驱动载波的时候,强制改变载波的电平。为此,设置发射缓冲电路58和59,以致能够低阻抗地驱动载波。结果,通过ASK调制获得的调制信号经滤波电路60和天线电路11,被传送给通信目的地的RF标签。
当按标签模式进行操作时,发射电路61按照时钟提取电路62提取的时钟信号,对从通信控制单元72供给的答复传输数据进行负载调制,然后把调制数据施加于天线电路11的线圈31。结果,答复传输数据被传送给通信目的地的读/写器。
接收电路63是在读/写器模式和标签模式这两种操作模式下使用的电路。当按标签模式或读/写器模式进行操作时,接收电路63通过天线电路11和滤波电路60,接收从通信目的地传送的调制信号,解调所述调制信号,并把通过解调获得的接收数据提供给通信控制单元7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33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深度成像扩充语音识别
- 下一篇:动态对象标签以及与之相关的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