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闭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80063266.4 | 申请日: | 2013-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80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雨;姜在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多愿SDS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10 | 分类号: | E05F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李欣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闭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当开启推拉门时,借助弹力使门自动关闭的闭门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住宅、公寓、商务楼等的前门、防火门等推拉门附着有当开门时借助弹力来使门自动关闭门的闭门器(door closer)。图1作为示出以往的闭门器的一例的剖视图,参照图1,以往的闭门器包括:外壳2;小齿轮(pinion gear)4,固定于贯通外壳2的大致中央部的连杆轴(link shaft)(也称作齿轮轴),并与上述连杆轴进行同轴旋转;螺旋弹簧(coil spring)9,配置于外壳2的内部的一侧;以及弹簧推杆(spring pusher)6,上述弹簧推杆具有与小齿轮4相啮合的齿条部(rack gear portion)7,当门(未图示)被开启时,对螺旋弹簧9进行加压,从而蓄积用于使门关闭的弹性能量。外壳2附着于门(door),连杆(link)(也称作连接杆)的一侧端部紧固于连杆轴(未图示),连杆的另一侧端部紧固于门的框架(door frame)。
在所示的以往的闭门器1中,小齿轮4的配置空间大致设于外壳2的中央,螺旋弹簧9的配置空间设于外壳2的一侧,弹簧推杆6的配置空间设于外壳2的另一侧。因此,难以紧凑(compact)地构成外壳2,并难以实现小型化。
另一方面,为了自动关闭铁制防火门等重且大的门,需要弹力大、长度长的螺旋弹簧9,但由于与上述外壳2的另一侧相比,上述外壳2的一侧更接近门的旋转轴(未图示),因而难以通过使上述外壳2的一侧向X轴的正(+)方向扩张来确保大型螺旋弹簧9的收容空间。并且,由于小齿轮4,即,连杆轴(未图示)的位置与连杆的长度相关联,因而连杆轴向X轴的负(-)方向移动将受限制,因此也难以通过使上述外壳2的另一侧向X轴的负(-)方向扩张来确保大型螺旋弹簧9的收容空间。补充说明如下,在以往的闭门器1中,若为了提高门的关闭力或效率而使用更长的螺旋弹簧9,则存在结构上连杆轴(未图示)需更远离门的旋转轴才能不会使门以180度的方式完全被开启,或连杆需要变得更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紧凑地构成外壳的内部来容易地实现小型化的闭门器。
并且,本发明提供既能以可在外壳的内部配置大型弹簧的方式容易地扩张,又能以不产生门的开启程度不良等操作错误的方式设置于门的闭门器。
并且,本发明提供即使在为了增加弹力而在外壳的内部安装大型弹簧的情况下,也能以无需扩张连杆的长度的方式使门开启180度的可安装于门的闭门器。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闭门器,上述闭门器包括:外壳,上述外壳固定于门;连杆,上述连杆的一端与门的框架相连接;连杆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插入于上述外壳,向上述外壳的外部突出的上述连杆轴的上端部与上述连杆的另一端相连接;小齿轮,与上述连杆轴进行同轴旋转;活塞,以能够向上述外壳的长度方向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式插入于上述外壳的内部,在上述活塞的一侧端部设有与上述小齿轮相啮合的齿条部,在上述活塞的另一侧端部设有活塞底座部及用于连接上述齿条部和上述活塞底座部的活塞本体部;以及螺旋弹簧,插入于上述活塞本体部,若上述连杆轴向上述门的开启方向旋转,则上述螺旋弹簧被压缩来蓄积弹性能量,在上述外壳的内部,离连杆轴相对近的上述螺旋弹簧的一侧端部朝向上述连杆轴的移动受限制,离上述连杆轴相对远的上述螺旋弹簧的另一侧端部被上述活塞底座部推动而向上述连杆轴移动,从而上述螺旋弹簧得到压缩。
本发明提供一种闭门器,上述闭门器具有螺旋弹簧,上述螺旋弹簧插入于上述活塞本体部,若上述连杆轴向上述门的开启方向旋转,则上述螺旋弹簧被上述活塞底座部压缩来蓄积弹性能量。
上述连杆轴及上述小齿轮可位于上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上述螺旋弹簧和上述活塞底座部可位于上述外壳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
在上述外壳的内部以相互连接成一列的方式形成有弹簧通孔和齿条通孔,上述螺旋弹簧插入于上述弹簧通孔,上述齿条通孔作为上述齿条部进行往复运动的通道,上述齿条通孔的内径小于上述弹簧通孔的内径,本发明的闭门器还包括:阻尼油(damping oil),填充于上述弹簧通孔;以及密封单元(sealing unit),用于防止上述阻尼油向上述齿条通孔泄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多愿SDS有限公司,未经多愿SDS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800632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热回收系统及废热回收方法
- 下一篇:充气式护舷材